块地的分配不同而导致冲突。
第一次挫折并没有让辛格放弃,他开始分析自己的失败,然后便总结出了一个道理。
现在的他,需要分清楚国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为了分清楚自己目前所迷惑的问题,他选择了低调行事,并且开始考察整个北方邦。
这一考察,便花费了他两年时间。
两年过后,便是1932年,这一年是罗斯福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与到竞选的时间。
这一年,全世界的关注都集中在苏联、英国、法国和美国身上。
至于印度,几乎没人关注这里面的人民死活。
在这两年时间里面,辛格考察了北方邦和其他十二个邦,他正确认识到印度目前的主要问题。
毫无疑问,国内民族、宗教、地区、人种都是很激烈且急需处理的矛盾。
但是,真正的主要矛盾,并不是国内的社会矛盾,而是英国人。
印度国内的社会矛盾确实激烈,然而,每当印度人想去进行修正问题时,都会遇到一个极其巨大的阻力。
这个阻力,就是英国人。
而且,印度国内有很大一部分社会矛盾,都是英国人带来的。
他认为,如果没有英国人的入侵,印度或许会像隔壁的震旦那样,通过激烈的内战,最终形成统一。
所以现在印度的最核心矛盾,就是英国人。
虽说印度国内的现状问题,并非全都由英国人引来的,但英国人确实就是毒瘤,他们加剧了印度矛盾,并且阻止了印度的自我修复功能。
所以一切过错都是英国人。
都是这个,满世界散布病毒癌症的世界毒瘤。
确立了明确目标和主要矛盾之后,辛格便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了。
不久之后,辛格利用自己的资金,创立了一个名叫‘印度青年协会’。
这个青年协会创立之初,只有寥寥十人,而这十人却发挥出了无穷尽的力量。
他们很清楚,单靠这十个人去直接反抗英国殖民政府,那无异于自寻死路,所以他们借鉴了来自震旦的某个方法。
那就是,思想觉醒。
在讨论‘如何觉醒印度人民’这条路上,他们展开了讨论,尔后便得出了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觉醒底层人民,但他们可以觉醒印度的青少年。
于是乎,他们决定从知识分子这里入手。
这十个人里面,有八位青年都是在大学里读书。
他们完全能借助学生的身份,传播这些书籍。
至于要传播什么内容,他们有了统一的决定,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当然,他们要根据印度国情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翻译和编写。
于是乎,包括辛格在内,这十人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编写。
当第一册杂志内容写完后,他们决定给这份杂志取一个有引导性的名字。
辛格思考了一下,便将其取名为:《印度新青年杂志》。
一开始,辛格还没抱有很大的希望。
毕竟这样的新杂志,其中内容实在是过于新颖,里面的思想在印度内是跨越式的先进。
但没想到,印度学校内的大部分青年,在看完他们传播出来的《印度新青年杂志》时,都不约而同的表达出好评。
有一些青年学生,更是以无偿的方式,向他们给予资助或者亲自给他们宣传。
一时间,《印度新青年杂志》在各大校园内传播开来。
不单是学生,就连教师们也同样被其所吸引。
尽管,这些内容被某些二鬼子给举报到殖民当局,并遭到英国殖民者的强令封锁,但也无法阻止这种新思想的热潮。
很快,《印度新青年杂志》所带来的影响力,得到了某一股势力的注意。
他们是红色的。
他们组织有一个名词,印度sov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