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带着忧虑的表情问道。
“首相阁下,信中所写的内容里面,还提及了印度山区内的游击队,或许,这与印度左翼的残留分子有着密切关系。”
看着手中的这份情报,丘吉尔没有说话,他只是点燃一支新雪茄,深深地吸了一大口。
吞吐着烟雾,半响过后,他凝重地跟自己的参谋说道。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该如何处理与印度的关系。”说罢,他将来自蒙巴顿的汇报内容,推到参谋面前。
而后,整个人都躺在椅靠上,一边抽着雪茄,一边看着天花板。
待参谋看完上面的内容后,他才明白,为什么要先处理好与印度的关系。
因为此时的印度国大党,也想着对付印度左翼的残留分子。
但问题是,如何对付,而英国又要处于哪种位置。
思考片刻过后,参谋想到了什么,向丘吉尔说道。
“或许,我们可以从政治上提供支持,例如国际声援。”
“国际声援?”丘吉尔拉回自己的眼神,直勾勾地看向自己的参谋:“你所认为的国际声援,是怎么个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对此,参谋解释道。
“我们的声援,是以人道主义为主,支持印度国大党对秩序治安的整顿,同时,还可以拉拢荷兰、比利时还有美国。”
“只要拉拢他们,我们就可以拥有更厚实的力量。”
“至于给印度国大党的支持,我认为,可以提供适量的武器装备。”
“提供武器装备?”丘吉尔咬着自己的雪茄,带着疑惑的语气问道。
“你这是想扶持国大党吗?”
“当然不是,尊敬的首相阁下。”参谋摇着头,笑道:“首相阁下,您认为,国大党和印度左翼,谁的死对我们最重要?”
丘吉尔眉头一紧:“他们两个死,对我都很重要。”
“正确的,首相阁下。”参谋微微地笑着:“所以,给他们提供武器装备,是用我们已经要淘汰的东西,去买国大党的命。”
“用英国已经淘汰掉的武器装备,去买国大党人的命,以此来消灭印度左翼势力并且铲除那里的印共力量。”
“这……就是我的建议,首相阁下。”
说完,参谋便不再说话,而是默默地等待着丘吉尔的回应。
丘吉尔一边抽着雪茄,一边琢磨着自己参谋所提出的建议。
英国可以出战,但英国不能以损害自身利益为前提,去进行剿灭工作。
况且,根据这位参谋的说法,他们能通过国际舆论,将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也拉拢在一起。
特别是美国,这才是丘吉尔最急需的一股新大陆力量。
片刻过后,丘吉尔想明白了这一切,并通过了参谋的建议。
很快,在一场麻烦且枯燥的国会吵架之后,丘吉尔的方案被通过了。
目前,英国需要做的事情有三件。
第一件,联合美国、日本、荷兰、比利时、挪威等国际联盟国家,以舆论的方式,支持印度对自己地区内部的稳定安排。
伦敦方面更是出言道。
“我们尊重每一个地区的人民,支持他们为自己的稳定与秩序而做出的安排,这必然是正面性的。”
这番话,看似平淡,但事实上是戳中了苏联了一个原则问题,那就是‘不干涉他国内政’这个问题。
这个时代的苏联,因为有玛利亚这个因素存在,避免了很多弯路的同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同时,其对外政策也同样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的苏联,其对外政策,是‘唯我独尊’,一切都要从苏联的国家利益方面做考虑。
现在不一样了,由于玛利亚的地位很高,她所能做出的决策是有着很大的影响性,所以,现在苏联的对外政策是以‘意识形态输出’为主。
而且,玛利亚所提出的意识形态输出,是力求避免对他国内政的干涉,转而以‘文化’‘科学’‘经济’这三方面入手。
正因如此,当英国说出这番话时,算是提出了‘这是印度地区的内政问题,谁插手谁就是干涉。’
为了确保自己有说服力,丘吉尔甚至把法国也拉了过来。
尽管现在法国境内,是戴高乐和法共在互相制衡,但从国际法理去看,法国依旧是国际联盟的一份子。
因此,把法国也拉进场,能够给英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