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加上意大利,四个欧洲国家共同合作,给埃及人民不断输血。
不单有物资上的提供,还有营救人员的介入。
这里的营救人员包括了医务人员、工程师、维和部队、粮食加工专家等重要的技术人员。
除此之外,还有气象学专家。
加上苏联的气象学专家,五国专家开始分析起了开罗上空的诡异暴风雪。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推断,这场暴风雪很有可能会在今年的12月逐渐消散。
是逐渐消散,而非彻底消失,但至少是一个好消息。
在如此努力的坚持下,开罗城内的七八百万人口逐渐稳定下来。
他们穿着各国国家的不同牌子冬衣,吃着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同口粮,在火堆面前互相依靠,互相取暖。
当然,也有不少人选择性离开开罗,他们往利比亚走去,或者往其他更暖和的地区搬迁。
但更多的埃及人民,依旧选择留下开罗,选择相信纳赛尔新政权。
正因为有了这份来自人民的信任,纳赛尔越挫越勇,没有丝毫的气馁。
他在这暴风雪之下,制定了各种生存法令,而在此之外,还有战斗法令。
英国人的威胁从未停止。
尽管几乎大半个埃及都陷入暴风雪之中,但英国人从未放弃过对开罗的‘收复’进攻。
每当暴风雪有所停息,英军就会尝试进攻,短短两个星期,进攻次数就累积到三四十次。
为了对抗英军,纳赛尔组织了一支支民兵队伍。
这些民兵队伍手持着武器,会冒着风雪与英国人作战。
他们很勇敢,可他们的战斗素养实在是太糟糕。
如果不是隆美尔及时增援,可能这些民兵队伍会彻底失败。
隆美尔在机动作战方面十分出色,可是在防守方面,却显得有些不足。
更快,他们这里的兵力和武器弹药都是不足的,反观英军这边,苏伊士公司可是有着很强大的军备力量。
原时空中,苏伊士运河公司就是一家只为英国政府负责的公司。
但这个时空不一样。
自从苏联发表了‘世界革命’宣言之后,英国政府便开始着手于‘反世界革命’方案。
首先部署‘反世界革命’的地区,就是苏伊士运河公司。
由于距离较近,所以他们给了苏伊士运河公司很大的权力,允许他们建设属于当地的公司军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苏伊士运河公司跟当年的东印度公司十分相似,都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而且,都是通过压迫的方式去赚取利润。
如此一来,除去前来增援的英国远征军之外,与隆美尔作战的,大部分都是公司军队。
为了应对英军的进攻,隆美尔可谓是绞尽脑汁,甚至想出了‘迂回一条大路,直接侧击苏伊士运河。’
这条战术是有可行之策,可因为大雪的原因,这使得他们无法行动。
最后,本应属于机动作战的王者,却因为大雪天的原冺因,只能被迫龟缩在开罗。
随着粮食的大量消耗,隆美尔只得向纳赛尔提出一条建议。
“组织一支敢死队,只带一周的干粮,往南边的阿特奎城方向走,如若阿特奎城没多少英军把守,便将其拿下,当做成我们的一个南部据点。”
“如果有人把守,可以尝试发起袭击。”
“如果还是不成,就继续往南走,独自发展。”
这是一步险棋,为的就是打破僵局。
在隆美尔的战略判断中,这场战局拖得越久对他们就越不利。
英军那边,他们只需要负责士兵们的后勤补给就足够了,而且还有法国人跟他们站在一起,物资方面不可能短缺。
反观纳赛尔政府,他们可是要照顾开罗城的百万人口,除了开罗城,从外面跑进城内避难的,也不在少数。
如此规模之下,后勤资源就是一个无底洞。
越是拖,越是不利。
而苏联又太远了,尽管意大利一直给他们提供帮助,但意大利可不会过分损害国家利益而帮助埃及。
现在的墨索里尼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但同时,他还是一位国家主义者。
如此一来,一切的工作都造成了双方之间的补给消耗战。
一边是照顾七八百万百姓和数万战士的纳赛尔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