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 129 董云生

129 董云生

黄贺的改稻为麦、改菽为玉米的计划才能顺利的推行下去。

秦朝时期的骊山,气候比起两千年后要热得多。

黄贺站在麦田里,手中挥舞着镰刀,左手抓住光滑的麦秆,右手镰刀飞舞,一丛小麦被懒腰斩断,汗水一颗一颗的从黄贺的额头滚落,摔在黄土地上,瞬间便浸润了泥土。

“主人,您喝口水吧。”小秘书潇睿一手拎着裙踞,一手捧着茶杯,小心翼翼的跟在黄贺身后。

黄贺此时打着赤膊,一条条肌肉鼓动,犹如小蛇一样,看的潇睿芳心乱窜。

炽热的阳光打在黄贺身上,晒得他皮肤冒油,古铜色的肌肤上,汗水不住的滚动。

“咕咚——咕咚——”黄贺接过茶杯,仰头就往嘴里倒。

粗大的喉结上下律动,潇睿忍不住用手帕,轻轻的替他擦汗。

黄贺抬眼望去,金黄色的麦田里,人头攒动,锋利的镰刀刀锋闪烁着寒光,到处是镰刀刀锋割断麦秆的沙沙声。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黄贺开口,将手中的镰刀交给了跟在一旁的英布,“来,你来干一会。”

时维四月,序属芒种。

去年栽种的小麦种子,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已经完全成熟。

没有农药化肥,全靠人肥培养,搭配上黄贺的优良麦种,秦朝的第二茬小麦收获形式喜人。

虽然比不上后世的亩产千斤,但是也有四五百斤的产量。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小麦成熟的时候,黄贺换了一身粗布衣裳,带着英布、潇睿就来到了骊山山脚下的张庄村,参与小麦的收割。

有了黄贺带头,那些骊山劳工,便以各个工厂为单位,包村下地,收割小麦。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群众力量面前,骊山附近上万亩的小麦,被成片成片的收割。

男人收割,妇女晒粮,等到粮食暴晒之后,再由黄贺派人统一收购。

今年是黄贺大规模种植小麦的第一次收割,骊山上的劳工几乎是全部出动。

除了炼钢厂,需要人员看护,不让土高炉熄灭外。

家具厂、陶俑厂、矿山、硫矿、玉矿等劳工纷纷响应黄贺的号召,加入到这次农忙收割当中。

劳动群众,使用的是骊山第一钢材厂产出的钢材,打造的镰刀。

“骊山牌镰刀,锋利无比!”

黄贺望着漫山遍野,汗水挥洒,辛勤劳作的百姓、工人、士卒,忍不住放声吼道:“嗨——”

“兄弟们加把劲啊——”

“哎嗨呦啊——”

“兄弟们镰刀挥起来呀,哎嗨呦啊——”

“割麦要趁早呀,哎嗨呦啊——”

“建设大骊山啊,哎嗨呦呵——”

“咱们农民有力量,哎嗨呦呵——”

“山里的姑娘长得俏,哎嗨呦呵——”

“收下的粮食堆满仓,哎嗨呦呵——”

黄贺喊的劳动号子,简单易学,吼了两遍,就渐渐形成了浪潮,整个骊山脚下,都在齐声歌唱,说来也怪,本来精疲力尽的劳动群众,喊起号子来,仿佛被重新注入活力。

镰刀挥的更高,麦子割的更快,汗水落入泥土里,成了滋养下一茬的养分。

忙碌的抢收工作,持续了一个星期。

得益于骊山劳工人工不要钱,只要饭管够,他们可以从早干到晚。

轻伤不下火线,有个小伙手指头不小心被镰刀割断了,用麻布一包,继续干活,直到收麦结束,回到钢厂上班的时候,才被同高炉的伙伴发现。

黄贺听说了这个小伙的事迹,亲自到钢厂慰问,并且为他颁发了铜制勋章。

小伙名叫董云生。

在一千多名钢厂劳工面前,黄贺亲自将代表着无上荣誉的铜质勋章戴在了董云生的胸前。

“董云生同志,给大家伙讲两句。”黄贺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董云生活了二十年,哪经过这样大的阵仗。

”大仙,俺怕说不好,给您丢脸。”董云生是个地道的齐国人,一开口就是齐鲁方言。

黄贺笑道:“你就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我相信同志们都会理解的。”

董云生得到鼓励,昂头来到麦克风前面,他昂首挺胸,面目涨红,“俺叫董云生,老家是临淄郡。”

“首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