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几个字,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这几个字沾染了几万万条活生生的生命的鲜血。
而我们现在能吃饱饭,也才不过四五十年的时间。
所以夏收、秋种,绝对是骊山人民的头等大事,也是整个秦国的头等大事。
黄贺一边下令,让钢铁厂,加班加点打造一批农具。
“镰刀、锄头、铁滑犁……务必要使每家农户,都能用上简单、轻快的农具。”
秦国的农民,普遍使用的农具叫“耒耜。”
耒耜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
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
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
这种原始的农具耗时耗力不说,工作效率奇低。
但就是这样的农具,许多人家也没有,他们使用的,还是更原始的木头绑着石块。
黄贺便从现代带回一批农具样品,譬如一个人就能拉动的小型铁犁铧,还有铁锨、?头等农具。
这些农具制造起来倒也简单,只是需要模具。
四娃就对黄贺道:“大仙,我有事单独汇报。”
跟着黄贺来到书房,四娃说:“大仙,炼钢厂人手不够了。”
黄贺点头道:“现在炼钢厂有多少人?”
四娃的脸上表情有些紧张,道:“目前炼钢厂有员工九百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没有文化的大老粗,大字不认识一个,现在炼钢厂需要制作一批新模具,这些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模具,还有模具的参数问题,那是一点错都不能出的。”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模具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打造出来的农具产量、质量、成本。
望着黄贺疑惑的表情,四娃解释道:“咱们现在的炼钢厂,设备是有,但是会用的人不多,许多人只知道干活,你让他加木炭,他就加木炭,你让他鼓风他就鼓风,但是炼钢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一步错,步步错,如果这些步骤走叉一步,这一炉的钢水就变成废渣。所以技术熟练的炼钢师傅,数量不多,他们带徒弟,也很困难。”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群人的文化素质不高,许多规定的要领,不能准确无误的执行。”
既然四娃提出了困难,那他肯定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黄贺看着四娃。
160 蕲县陈胜“你这臭小子,跟我打什么机锋?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挨了黄贺的一顿臭骂,四娃不但不生气,反而喜上眉梢。
黄贺一贯以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示人,平时说话办事也是一板一眼,从心所欲不逾矩。
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挨他打骂。
在骊山,谁要是能被黄贺打一顿或者骂一顿,都能被人羡慕老半天,这说明黄贺把你当成自己人。
四娃眼珠子骨碌碌转动:“我听说扫盲学校最近才毕业了一批三级学员,我想黄大仙您不是说过,要让知识分子到骊山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吗?”
“我看咱们钢厂就不错,正需要这样的一批新鲜血液。”
黄贺一直不急,道:“好你小子,在这等着我那,想要三级毕业生?我怀疑你在想屁吃。”
“不给,不给!”
四娃见黄贺不为所动,就悲天悯人道:“大仙,眼下所有的骊山百姓,都在等农具干活,这老天不等人呐,如果现在来一场大风、下一场大雨,那骊山百姓半年的收成可就全都泡汤了。种地的百姓跟咱们工人不一样,咱们是旱涝保收,老百姓却是看天吃饭。”
“一群土里刨食的苦哈哈,没有农具,他们的粮食就收不上来,秋种就播不下去,我这是心里着急。”
四娃充分展现了,什么叫皇帝不急太监急。
“四娃说的都是事实,可是我手里的三级毕业生就那么多,绢纺厂、矿山、韩谈、陈老、木材厂、家具厂,还有刚刚成立的粮票局,全都等着问我要人,我如果把人都给了你,你让其他部门怎么办?”
黄贺也是分身乏术。
骊山才刚刚起步,正是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而以往的那些老学究、读古书的人,即便招揽过来,也不能马上投入使用。
一来他们对于新知识没有掌握,他们连12345都认不清楚,abcd都搞不明白,根本无法再骊山开展工作。
二来是这些人的思想陈旧,还停留在六国或者是秦朝的思维当中,即便到了新的岗位,也会适应不了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