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年4月11日,由于受到了席卷全球的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初春的江南并没有呈现出以往“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的景象,反而是一片萧瑟和颓败,这些年气候异常的直接后果是粮食一直欠收,粮食欠收导致政府的财政收入也锐减,哪怕是在“鱼米之乡”的江南集庆路,收成都比以往差了许多(现在的金陵城),所以不管是大元王朝,还是普通的升斗小民,这几年日子都不好过,特别是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天。
不过这天一大早,金陵城的老百姓们也顾不上吃饱、穿暖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了,因为——出大事鸟。据说离城南二十里的辛远镇上出现了一支十多万人的反贼大军,并且就地安营扎寨,营盘绵延十几里地,旌旗招展,绣带飘扬,声势浩大的很啊!而这群反贼打着的是红色的“朱”字大旗,不少人惊呼:莫非是那大名鼎鼎的凤阳马脸和尚朱重八?如果真是这家伙就麻烦大了,他可是现今天下众多反贼里最难对付的几个之一,手下文臣武将一大把,像徐达、常遇春、冯国胜、李文忠等等都是不世之帅才、猛将;更离谱的是,这拨反贼不同于其他反贼,他们不仅兵强马壮、战斗力极强,而且纪律严明,不抢、不烧、不滥杀无辜,对老百姓秋毫不犯,这几年发展迅速,已经占领了长江沿岸的镇江、广德、长兴、江阴等地,地盘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雄厚,很受江南老百姓的拥戴。金陵城的老少爷们早就听说朱元璋要带兵来夺取金陵城这块大肥肉了,这不,前几天传来的消息说是朱家军在长江上游的采石矶打了场大胜仗,击败了当地的政府军和几股其他反贼势力,获得了不少粮草辎重,应该停下来喘口气了吧,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还带了十几万人来,看来这次不拿下金陵城,朱元璋是不会善罢甘休啊。不过在经历了短暂的惊慌后,金陵城的汉人老百姓们倒是冷静了下来,让朱元璋占领金陵城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至少他是个汉人,应该不会乱杀汉人的,而且朱家军名声也不错,他来了说不定还能给大家带来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呢!而那些元蒙贵族、大小兵将、城里的大户人家可就不这么想了,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啊,万一朱元璋占领了金陵城,那他们一准儿全特么玩完,哎!一片愁云惨淡,怎一个苦字了得!
就在全金陵城的人都在议论纷纷、人心惶惶、骚动不安、各种情绪、猜测不一而足的时候,有一员顶盔贯甲、全身披挂的武将却心急如焚地不停鞭打着坐下的快马,领着一群人飞驰在金陵城的大街上,路过的老百姓都急忙闪到一边避让,一看之下都暗暗吃了一惊,咦!这位猛将兄不是金陵城的守将曹良臣曹将军吗?他急匆匆地当街驰马这是几个意思啊?看方向,曹将军是要赶往达鲁花赤(元朝路一级别官员的名称,相当于知府)的总管府呀,哦!明白了,朱元璋的十多万贼寇已兵临城下,曹将军肯定是去找金陵城的总管大人赫福去商量军情大事的。一点没错,曹良臣现在真是恨不得一步,不对,是一马踏到总管府啊。这朱贼来的太多、太快,十几万人啊,又是挟大胜而来,气势汹汹,兵锋正盛,这金陵城危在旦夕呀,不知道赫福大人有何退敌良策?
很快,曹良臣就来到了总管府,他让一干手下在门口等候,自己不待门人前去通报,就大步走了进去。来到正堂,只见集庆路达鲁花赤赫福大人正在里面来回踱步,神情也是焦虑万分,曹良臣张口就匆匆喊道:“赫福大人,大事不妙啊!”赫福听到了曹良臣的声音后立刻停下了脚步,也不寒暄客套,直接张口就问:“曹将军,现在情况如何?”曹良臣略一施礼后说道:“赫福大人,据探马来报,朱贼人数众多,已不下12万人之众,而且携带了大量的云梯、撞车、攻城锤等破城装备,粮草也很充足,更糟糕的是他们把刚刚降服的巢湖水军也都带来了,一千多艘船只把城西北的整个长江江面都堵严实了,我们已经被重重包围,情形十分严峻,看来这次朱贼是想一举拿下我们金陵城啊!”赫福一边听一边皱着眉头,听到曹良臣说完,他紧接着问了一句:“城外的老百姓都撤回城里了吗?”说句公道话,这集庆路的达鲁花赤赫福还算是个好官,他饱读诗书、胸怀坦荡、豪爽重义,为官清廉,对腐败透顶的大元朝也有颇多怨言,只不过人微言轻,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没有办法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挽救腐朽透顶、摇摇欲坠的大元王朝。每朝每代其实都有忠臣良将,不能单一的认为他们为所谓不好的一方效力就是大恶人、就是大罪人,把一个人单纯地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去做评判,肯定会有失公允的,比如这个达鲁花赤赫福大人。
想这赫福平时对于金陵城的管理也是尽心尽力的,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