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第二天下午,一代贤后马娘娘薨了,普天同悲,举国尽哀。尽管朱元璋已经提前从夏尊者口中知道了这件事,但他还是止不住伤心的眼泪,毕竟几十年夫妻了,马皇后的贤惠和宽厚让朱元璋一直心存感激,对马娘娘也是恩宠有加,无关爱情,那是真正的亲情,两人这么多年下来,实在是情深义厚,所以马皇后的死才会让朱元璋痛不欲生,其实不用夏尊者特别交待,朱元璋也会为马皇后风光大葬的。为此,朱元璋亲自为马皇后的丧仪制定了“十六条”规矩,内容十分的详细,大到组织程序,小到每天干什么、穿什么衣服,都一一明文规定,比如:在京文武百官于闻丧之次日清晨,素服诣右顺门外,具丧服入临,临毕,素服行奉慰札,三日而止;文武官员皆服斩衰,自成服日为始,二十七日而除,仍素服。至百日始服浅淡颜色衣服;军民男女皆素服三日;自闻讣日为始,在京禁屠宰四十九日,在外三日。停音乐祭祀百日,停嫁娶官一百日、军民一月,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最后,马娘娘被隆重无比的葬入了孝陵,陪葬的金银珠宝不计其数,朱元璋还亲自为她守灵七日,而且朱元璋此后好几个月都没有心思上朝理政,这对于一辈子勤民听政、宵衣旰食的朱大老板来说绝对是绝无仅有的。在此期间,唯一能让朱元璋宽慰一些的是莫伍清醒过来了,不用说,这是夏尊者的功劳,不过醒来的莫伍情绪非常低落,是啊!本来以为这次找到了传国玉玺就可以好好风光一把,想不到这玉玺却是个杀星,不仅让宣府一个月之内变成了鸡犬不剩的“鬼城”,更是让他的得力手下“十三煞”全军覆没、无一生还,这其中更是包括了自己最疼爱的外甥张连发和姜勇之子姜孝成,如此惨痛的结果怎不让莫伍悲痛欲绝。朱元璋也完全能够理解莫伍此时的感受,他一方面极力掩盖宣府二十余万人突然死亡的真相,只说是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另一方面好生安抚莫伍和他的“寻龙卫”,毕竟夏尊者说了,莫伍还有重用,不可轻慢。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莫伍的情绪已经慢慢平复了下来,时间确实是抹平伤痛的一味良药,原来的那个精明、果敢、无畏、忠义的莫伍又回来了,只不过清瘦了许多、也沉默了许多。这一天下午,莫伍正在家中闲坐,就见管家急匆匆来报,说是宫里来人了,让莫伍出去接旨。莫伍赶紧走了出去,只见门厅里站着一位公公,年纪不大,脸比较生,一脸的笑模样,没有一丝不耐烦的表情,莫伍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进宫见驾了,只道是宫里新来的太监,想到这儿,莫伍连忙拱手施礼:“不知公公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莫伍在这儿给公公请罪了!”那位公公也回了个礼,说道:“哎呀,莫大人切莫和杂家客气,杂家只是来给莫大人传个皇上的口谕。”“哦,请恕莫某眼拙,不知这位公公如何称呼?”“杂家是去年年底才进宫的,现在在奉先殿当差,俗名王安道,莫大人叫我小安子就行了!”“不敢不敢,还请王公公上座,来啊,上茶……”“哎呀,莫大人不用麻烦了,杂家只是来传圣上口谕的,不敢耽误,莫伍听旨。”莫伍一听,赶紧面朝皇宫方向跪下,口中恭敬地说道:“臣莫伍接旨!”王公公接着说道:“小五,自皇后仙去,朕茶饭不思、心神不宁,朕命你从明日起,去城东无想寺找方丈静心大师,替朕带发修行一年,钦此!”莫伍听完了王公公传达的口谕后明显楞了一下,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他还是高声应道:“臣莫伍遵旨谢恩!”“莫大人快快请起,圣上对莫大人真是恩宠有加啊,大人能代圣上出家修行,真乃大人之福啊!”“谢王公公,来啊……”莫伍站了起来回头说了一句,老管家莫承安应了一声走了过来,拿出一样东西递给了莫伍,莫伍接过后向前走了两步,双手把这样东西塞到了王公公的袖筒里,微笑着说道:“王公公辛苦了,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望公公笑纳。”王公公眼珠一转,心中一喜,口中连忙客气道:“那怎能使得!”说着就要从袖口里往外掏,却被莫伍拦住,两人互相谦让了两下,王公公就不再客气,真的就“笑纳”了,随后拱了拱手说道:“莫大人,口谕杂家已经传到,就不打扰了,请莫大人早作准备。杂家这就回宫复命了,告辞!”“送王公公!”“哎哟,莫大人客气了,请留步!”说完,王公公就施施然走了出去,而莫伍则看着王公公走出了大门,心想:“看着王公公挺机灵能干的,希望我这一百两银票能攀上王公公这条线,以后能有个照应那就最好了!”拉关系的念头也就是那么一闪,莫伍就开始仔细琢磨“代君出家”这件事情了,但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莫伍只能放弃,干脆不想了,陛下让去就去,不就是带发修行嘛?多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