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书院的门口忽然安静了许多,只有一些围观的过路“群众”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书院的学生们都不敢吱声,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等着骆监院发话。
好在骆监院没有让大家等太久的时间,他略作思索后就又问方植道:“方植,你给子璋出的算术题是什么?且说来与我听听。”方植赶紧回答说:“回骆监院的话,学生出的题是‘一根枯木’题,就是一根枯木直立于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藤葛自根缠绕而上,七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为几何?”
我站在不远处伸长了耳朵听得真真的,还以为方植出了什么超级难做的古代经典算术题捏,原来就是这个“弱鸡”题啊?我心里一阵鄙视,靠,拜托!这是最简单的初中奥数题了,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上学时不知道反复练习过多少遍了,不是吹牛皮,心算都行。
让我想想啊,好像是个空间几何题,枯木相当于是个圆柱体,藤葛要绕七周,就是说要把枯木滚动7周,凑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求葛藤从上到下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嘛,SOEASY!开个根号就中了呗!高二丈,就是20尺嘛,长简单,不就是7乘以3尺等于21尺嘛,求对角线长度,用勾股定律、平方相加再开根号,等于……嗯,29尺!我无耻地笑了,用现代的立体几何基础轻易解算出了古代的超难算术题,说难听点,这明显就是“作弊”啊,嘿嘿……!
“哼!这种古怪刁钻的算术题,肯定是你那个在户部任给事中的哥哥方钦所出吧?”骆监院听完方植出的题后也表示出了“恰当”的鄙夷。
方植的头更低了,不过还是很不好意思的回答道:“骆监院明鉴,此题确实是家兄方钦所出。”“你也知道子璋博览群书、强文广记,比你稍胜一筹,此前多次比试,你也是负多胜少,心怀不满。这次自己想不出来什么妙题,还要去求你那个进士哥哥,才绞尽脑汁的出了这莫名其妙的算术题,你也真是够有‘出息’的了……我再来问你,子璋考你的《扬子法言·君子卷》里的‘君子之柔刚’这一段,你答出来了吗?”
“只记得一小部分,但是学生毕竟是答出来了一些,而仲振南他却没有答出来,故而……”方植现在占着上风,所以骆监院虽然明显向着仲振南,但是他还是挺有底气的,见骆监院没有出声,他胆子就更大了一些,继续说道:“所以我们说好了,只要到了酉时他答不上来,这次就算我赢!”
“行了,我知道了!”骆监院不耐烦地打断了方植的“嘚不嘚”,他转脸对仲振南说道:“子璋,马上就要到酉时了,你再想想看,莫急!”
想想看?这个骆监院莫非脑子秀逗了吧?这种数学题的答案是靠想就能“想”出来的吗?拜托,这是要有方法、有诀窍、有计算公式滴!我站在那里连连苦笑,心里颇为那个仲振南不平的,有心帮他一把,但是大庭广众之下,我总不能跑过去直接跟他说:“哎,哥们儿,相信我,答案是29尺。别谢我,我是雷锋!”靠,这也太扯了吧!
不过我真的是想帮仲振南一把,但是该怎么帮呢?得想个稳妥的办法才行。我拿眼睛四处一踅摸,发现身边不远处有一老一小两个人整在说话,小的是个小丫头,也就5、6岁的样子,长得很瘦,但是模样清纯可爱,头上扎了两个圆圆的小鬏鬏,一双大眼睛水灵灵的,滴溜溜乱转,一看就觉得很机灵,就是衣服穿得很朴素;老的像是她爷爷,背微驼,满脸的皱纹,衣服也有些破旧,看样子这一老一小的家境很一般。小姑娘的脚边放了一个竹篮子,里面放了一些糕饼、果子之类的吃食,莫非他们是靠走街串巷卖点小吃为生的?真心不容易啊。
就听那小姑娘问她的爷爷道:“爷爷,那仲公子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吗?怎么那么多人围着他?”她爷爷摸了摸小姑娘的小脑袋回答道:“仲公子好像是在和他的同学比试学问呢!”“仲公子那么聪明,肯定会赢的。”“说不好啊,这次仲公子好像被难住了。”“啊,那怎么办呢?爷爷,你快想想办法帮仲公子一下,他平时对我们那么好!”“小花儿啊!爷爷何尝不知道仲公子是个大好人,可是……这做学问的事儿,爷爷我实在是帮不上忙啊!”“那怎么办啊?”
那个叫小花的小姑娘一听爷爷帮不上仲振南的忙,十分着急,一双大眼睛里瞬间就噙满了泪水,看得出小姑娘是真心为仲振南着急着呢。看到这里,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怎么搞得像说评说的一样)。我慢慢走过去,蹲下了身子,满脸堆笑地轻声地问那个小花姑娘:“小姑娘,你好,你和仲公子是朋友吗?”(这感觉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