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午时,日头渐高。
谢九思走进湖边的竹亭。
竹亭备有一套钓具,谢九思拿起钓竿,也不串饵料。
直接将钓钩甩到湖里。
他不是模仿那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浮生半日闲,人生何其乐。
钓了小半时辰。
收竿,沿着竹廊回去享用午食。
下午他打算将棋盘搬到竹亭来。
吹着湖风,品着清茶,思路通达,必能破解几道残局。
走到竹舍附近,谢九思突然眉心一拧。
有喧哗声。
山上人少,而且除了戚黎黎外,其他人性子都算安静。
所以这喧哗声是怎么回事?
谢九思脚步仍旧慢悠悠的。
走到竹栅外,推开门,看到院内情景,一时愣住。
足足十多个孩童,一个个伸头伸脑的,十分活泼。
“先生!您总算回来了!”戚黎黎惊喜地叫道。
“怎么回事?”
谢九思板起脸,神情比早上教育戚黎黎时严肃得多。
“先生,您不是说,读书是穷人孩子改变命运最容易最安全的方式吗?”
戚黎黎跑到谢九思跟前。
她嫌身后的小伙伴聊天声音太大,影响到她,回头吼了一嗓子。
“你们统统闭嘴!”
瞬间鸦雀无声。
周围安静下来了,但是谢九思的脑袋瓜子嗡嗡的。
他已经猜到眼下是怎样一种情况。
戚黎黎仰起小脑袋,诚恳道:“先生,他们都是学生的小伙伴,原来学生只知道带着他们四处玩乐游戏,今天早上听完先生一席话,才知道,学生原来是害了他们。学生希望他们将来能不依靠外物,将命运抓在自己手里,所以先生您教他们读书可以吗?”
谢九思直接拒绝,“读书可以去县里的学堂,老夫如今居于莲花山深处,就是不想再理俗事。”
戚黎黎道:“县里学堂太远了,而且娘亲说先生您比县里的秀才厉害一些,教书教得比秀才好。还有哦,娘亲说读书是高雅的事,不是俗事。”
谢九思一脸无语,他作为一世大儒,在稚童眼里只比县里的秀才厉害些。
“老夫收学生的门槛相当之高,如今收下你已是破格,休得无理取闹。”
戚黎黎很疑惑,“圣贤书上都说‘有教无类’,先生怎么能设门槛?”
谢九思挑了挑眉,这丫头居然知道“有教无类”?
戚黎黎确实知道,而且是今早刚知道的。
今早她到稍间时,阿箴在读《论语》。
翻开的那一页的第一列就是这一句,戚黎黎恰好认识这四字,又顺便问了下阿箴意思。
“圣贤书上说的与老夫何干,老夫又不是圣贤。”
谢九思丝毫没有面子包袱,他来莲花山图的是清静,收一堆小屁孩当学生,他还能有清静吗?
所以谢九思决定光棍到底,“说了不收就不收,赶紧让他们下山。”
戚黎黎撅起嘴,“您说不收就不收,那学生还说不走就不走呢。”
“??”
谢九思被怼得一股气直蹿脑门,这是赖上了?
……
……
“你说黎姐儿将乡里的孩子都领去了山上?”
听到消息的杨氏,惊得险些跳起来。
夏蝉点头道:“嗯,黎姐儿是好心,她想让乡里的孩子也读书。”
“胡闹,简直胡闹,什么时候的事情?秋穗回来怎么没说?”
夏蝉苦笑道:“两天前的事了,黎姐儿不让秋穗说,秋穗那憨子倒是听黎姐儿的话,真敢瞒着我们。”
如果不是今天夫人交代她送几样夏季的衣料去山上,让老先生选一选,她们会一直蒙在鼓里。
杨氏双手交握于胸前,在厢房内焦急地来回走。
这会儿她是真后悔让女儿拜师了。
是否学到东西是次要的,关键可能闯大祸。
她为什么在没有打听和过问老先生身份的情况下,就尽己所能的提供帮助呢?
她是乐于助人,但也绝非烂好人。
除了因为老先生气度不凡,还因为那份裹黄绸的册子。
她知道那黄绸,乃皇家御用,这足以说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