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眼,琴棋书画、填词作诗,样样不行,小时候还长得可爱,现在长大了,唯觉得一无是处。
上个月,京中贵女们到相国寺抄写佛经替太后祈福,这时候书法好的贵女,便显山露水,得到许多赞誉。
苏老夫人没指望苏雪青的烂字能得到青睐。
她的期望值已经够低了,没想到孙女还给了她‘惊喜’。
那丫头抄个佛经都抄漏了,被寺里住持看出来,万幸太后宽宏大量,没有追究,还叮嘱苏家别责罚小姑娘。
那一次苏老夫人觉得他们家作为书香门第,脸是真真儿丢尽了,如今出门,再不带苏雪青。
苏二爷纳的妾名叫汪茹瑶。
说是汪卓仁的远房族妹,同家兄一道来京城投奔汪卓仁。
汪卓仁留了兄妹二人在酒楼帮忙。
苏二爷到酒楼吃饭时,认识了汪茹瑶。
汪茹瑶身姿如柳,目含春水,虽不算十分姿色,但格外妩媚。
不仅外貌好,汪茹瑶还有才情。
苏家二爷擅画,她能品画。
每次都品到苏二爷的心坎上。
这苏二爷从原先的一个月来一趟汪家酒楼,变成一天来一趟。
只碍于家规,不敢将美|娇娘带回府。
但感情这东西,不是你想控制就能控制的。
苏家二爷仿佛中了相思毒。
尤其一想到柔弱的汪茹瑶,因为担心他违反家规惹怒苏尚书,宁愿不要名分时。
苏二爷的感情就愈发难自控。
终于,苏二爷忍不住,先回府同苏老夫人提了纳妾的想法。
他提出的时机很巧,正是苏雪青抄漏佛经,被外头当做笑柄的时候。
苏老夫人对二房母女极其不满,听到儿子要纳妾,非但不反对,还答应帮忙说服苏尚书。
妾室抬进门,没有任何仪式,拜见完正室,由正室安排住处便可。
可林氏生病了,太过伤心,肝淤气结,卧病在床。
有汪茹瑶吹枕边风,苏二爷只道林氏善妒,故意为难他的小娇娘……
苏雪青看望过生病的娘亲,回厢房的路上就开始抹眼泪。
她怨,怨自己太笨,怨自己拖累了娘亲。
她也委屈,上月抄佛经的事儿,她再笨、再不认真,也不敢在与太后有关的事上犯糊涂出纰漏啊。
抄佛经时她很认真,仔仔细细检查过许多遍。
是分到她手上的那卷佛经有缺漏。
她对佛经不了解,誊抄时,没有发现。
后来出了事,她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抄错,找出那卷佛经,可打开后,发现那一段变完整了。
这事儿她没跟缨姐姐说,她害怕缨姐姐认为她是给自己找借口,不敢承认错误,也嫌弃她的品性,不跟她玩了。
苏雪青回到厢房,边哭边将这些年汪惜芸送她的东西找出来丢到地上。
刚才娘说,父亲和那个女人早就在一起了,她们母女两被瞒得好苦。
父亲每次同那女人幽会,都是在汪家酒楼。
苏雪青不相信汪家人会不知道。
可见汪惜芸待她不真诚。
汪惜芸送她的东西,她会如数退回去,以后再不跟这样假惺惺的人往来。
苏雪青正哭着,听到厢房门被打开,知道是大丫鬟银屏进来,她便没在意。
“啊!”
银屏突然惊叫一声。
苏雪青被吓得倒抽气,她揉了揉还噙满泪水的眼睛,朝银屏看去。
只见银屏指着地上一支被摔碎的白玉步摇,脸色发青地说道:“姐、姐儿,这是老夫人送您的,改明儿家宴要戴的,您怎么给摔了?”
苏雪青也愣住了,她不记得自己摔了祖母给的步摇。
而且她丢地上的,都是不易碎的,那些可能摔坏的,她没丢。
苏雪青张了张嘴,没有发出声音,她隐隐觉得,自己被一张网套住了。
她不够聪明,理不清头绪,挣不开网……只能被动地接受算计、指责,然后失去。
……
颜殊清和程三,一人骑的青海骢,一人骑的飞霞骠,都是叫得上名的好马。
一路快马加鞭,在天黑前二人到了关阳县。
“我们在此处落脚。”颜殊清说道。
颜殊清先去客栈定了两间天字号房,又带程三去吃了晚饭。
程三在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