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云中雀 > 第四十八章 留下

第四十八章 留下

走出小瀑布后方的密林,颜殊清和程三被眼前豁然开朗的景致惊艳到。

如果无人领路,他们真不一定能寻到此处。

因为除了小瀑布后方的密林可以走到山湖附近,其它方向,都将直通向山林深处。

领颜殊清二人上山的是陈香梨的弟弟。

小男孩从兜里抽出一根萝卜丝,放嘴里嚼,“那我先下山了,老先生就住在竹屋,你们自去找吧。”

“多谢小兄弟。”

目送小男孩蹦蹦跳跳离开,颜殊清转身朝不远处的竹舍走去。

“这是什么神仙地方,太舒服了!”

程三东张西望,感慨这一趟跟颜兄离京跟得值。

“确实,别有洞天。”

青竹舍,竹廊连山湖。

竹舍和山湖都不大,但给人感觉干净纯粹,美好得像画一样。

颜殊清想起早上初见戚黎黎的情景。

当时他便感觉小姑娘是从画中走出来的,此刻再看到这一方世外桃源,突然有一种自己从人世间,踏入了画中世界的错觉。

靠近竹舍,听到后方有练武的呼喝声,忍着绕过去看的冲动,顺便按住已经转身要往后方跑的程三。

“先去拜访老先生。”

谢九思捣鼓好老墨,便回到竹舍煮茶。

戚黎黎也在竹舍内,由老先生盯着背书。

颜殊清二人进来时,她都没理会。

“随便坐吧。”谢九思一边沏茶一边说道。

程三朝谢九思一弯腰,然后跑戚黎黎身边坐下。

颜殊清则坐到谢九思下首。

“小侯爷文韬武略,没必要再拜老夫为师。”谢九思开门见山道。

“晚辈曾听过一句关于老先生的评价。”颜殊清恭敬道。

“哦,什么评价?”

“学无止境,而老先生您是三域十国内最接近学识尽头的儒家大士。”颜殊清诚恳道:“晚辈并非是想跟着老先生读书,晚辈是希望学习老先生的道。”

所谓的道,可以理解为学习的方法,也可以理解为认识世界时的体悟。

“都是胡言乱语罢了。”谢九思笑了笑,“关于道,学别人的没用,得靠自己走,你之所以产生学他人道的想法,是因为自己这一路走来太顺了。”

人生太顺,可以当一名纯粹的学者,但体悟不了世间。

颜殊清沉默一瞬,“先生说得是。”

他自有记忆起,便得到太后和皇上庇护,十岁时,更是在没有任何功绩的情况下,白得了侯爵爵位和数万食户。

他想读书,弘文馆馆主和国子监祭酒亲自教他。

他想习武,虽说不能像程三一样,得到程老将军的亲授,但皇家校场内的武师,任由他选。

其实他心底也有心结,心结仿佛一颗种子,这么多年过去,生根发芽,偶尔碰一碰,也扯得生疼。

但是与真正的民间疾苦相比,他的心结似乎又不算什么。

“知道为什么答应见你吗?”谢九思随口道。

颜殊清想了想,“因为戚姑娘的引荐吗?”

“不是,不过黎丫头说了一句挺有道理的话。她接触过你,所以老夫问她你值不值得见,她回答‘不知道’,还说任何事都得自己经历过才能得到准备感受。”谢九思捋了捋胡须。

颜殊清笑:“戚姑娘很有智慧。”

在一旁被迫背书的戚黎黎听到两人讨论她,噘嘴瞪了二人一眼。

“老夫看了你的第三封信。”

谢九思一开始以为颜殊清会在第三封信里使点小心机或者小技巧,写些容易打动他的东西,不曾想还是踏踏实实地写时论。

颜殊清写了自己对民生地契和户籍变革的思考。

这一内容谢九思在十多年前曾提过,侧重在浮客户籍管理上,只不过当时睿宗帝刚登基不久,忙着肃清异党和安外,在民生细项上不愿做任何变动。

看的出来,这颜殊清虽然年纪轻,但读了不少书,也擅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单论聪明,可能不如翟岩,但论见识和心性,翟岩不如颜殊清。

更难得的是,本身未经历过民间疾苦,甚至未深入过民间,却愿意将民间事放心上。

颜殊清道:“晚辈愚见,还请先生指教。”

“指教倒不必了,这类与民生有关的,难点不在于出谋划策,在于人事与内耗上,你的想法已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