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苗苗嘿嘿直笑,不住的往后面瞟,瞧着冯锦倾跟胡金山在说话,一次也没有往这边看,心里就觉得大概真的是想错了。
胡金山今天刚好碰到冯锦倾,碰不到也要找时间去他们那一趟的。
“我咋听说你在街上做生意,还叫叶建洪他女子去帮忙了?”
冯锦倾点头:“对啊,叶芽芽数学好,记性好,算账算的快,叫她去帮我看了几天摊子。”
胡金山道:“你这娃能折腾,是个有出息的。下回要找人帮忙记得来吆喝一下我们小满,我不是指望他挣钱,就是想着他能合群一点,脑瓜子灵活一些。”
冯锦倾点头:“今年就是取了个巧,回头要干啥肯定找小满一起,男娃儿在一起方便一些。”比如上山逮鸟,下河摸鱼,这种事情很适合。
胡金山对他这话满意的不行了,原先心里头有点揣测也打消了。
“哎,你消息灵通,要是附近有啥活了提前吆喝我一声。”
冯锦倾也应了:“得出了正月吧?正月份不是要栽洋芋,有活你们也莫时间啊?”
胡金山摆手:“那点点地,要是有活我就去干活,小满跟他妈两个慢慢折腾。”一亩地的洋芋,地耕好,粪背好,光栽要不了几天。
“那行,我有消息了肯定来找你,咱们这一堆一块的,还用说啥。”
叶芽跟着叶苗苗在前面叽叽咕咕的,等到到了叶家沟岔路口,从冯锦倾那里拿了菜,成功的把叶苗苗给拐到自己家去了。
二十九,过年的头一天,家里基本就不出门了。
叶建学叶建信家里也热闹了起来。
叶建学家的老大叶钊文是叶家沟唯一一个大学生,在外地工作,成家也在外面,但是每年二十九就会带媳妇女儿回来过年。
他一回来叶建学家里就热闹了。
刚刚一吃过早饭,就有人拿着红纸上门,找他写对联写福字。
过年都兴贴这个,街上也有摆摊卖的,虽然不贵,但是比起买红纸还是挺贵。
一毛钱一大张的红纸能写两对,再有讲究的买两张纸,还能写几张福字,剪几块简单的窗花。
写对联是叶钊文的事情,剪窗花就得找叶芽了。
一大早,她将化开的老面头子揉好,将面坐在温水里头,盖着锅盖发酵,然后就跑去了叶建学家。
一年到头,也就是这个时候她喜欢往这边跑,平时那是基本不上门的。
叶钊文一到家就换上家里那洗的发白的中山装,坐在房檐下面围着一盆火跟着叶勤德说话。叶芽刚刚到院子口上他就招手:“眉眉还是芽芽?”
叶芽笑着走过去:“哥,我是芽芽,你啥时候才能分清楚哦。”说完,招呼叶勤德:“三爷,你这么早?”
叶勤德笑眯眯的:“也不早了,你三婆叫早点过来,早点回去给她帮忙。”
“三婆在屋里煮啥好吃的哩?”
“她那茶饭,能煮啥好吃的。”
叶芽走过去看着桌子上裁好的红纸:“咦,哥哥这都写好了?”
“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
拿手拨了拨,才看见下面还有两对:“这都是三爷的?”
叶钊文笑道:‘三爷家大业大,少了不够贴。’叶勤德嘿嘿干笑了几声:“这话说的。”
“你大爸那边大门要贴,老幺跟我们的,但是这堂屋,灶房也得贴。过年嘛,有钱莫钱都要过年,贴点红看着喜庆。”
说完就指了指一片簸箕里头剩下的几块巴掌大的红纸:‘芽芽子你看看,能剪个啥贴窗户上,剪好了我好一遍拿回去给你三婆交差。’“我瞅瞅哈。”
剩下的纸不大,剪不出个啥东西来,叶芽剪了一对蛾子,又剪了一对小兔子。
明年兔年嘛,应景了。
叶芽这手艺还是跟王奶奶学的,王奶奶名叫王秀云,是太安镇上的人,上过学,不仅有文化,还有手巧的很。绣花剪纸这些她都会。就是现在年纪大了,眼睛花了,啥都干不成了。
叶眉和叶芽自小就跟着她,耳濡目染,多少都学了一些。只不过叶眉性子急,坐不住,剪纸这种细活也就叶芽耐得下心烦去做。
剪好了窗花,叶钊文给叶勤德卷到了一起,叶勤德就站起来:“那好,你先忙,我得回去了。”
叶钊文笑眯眯的:“三爷你先忙,晚上我接你过来喝酒。”
叶勤德摆手:“不了,你一年难得回来一趟,好好陪陪你娘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