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天人过来就是帮忙清理菌架,这个只需要把废了的菌袋清理出去就行,后面才开始消毒。
反正刚刚开始两天是热闹的很,干了两天好多人就打了退堂鼓,说起来是学习,可是明显的感觉到这个学习就是白在替叶家干活。
光打扫场地就整了两天,可不是当了免费的苦力了。
第三天在大院坝打料的时候,来的只有七个人了,李海涛折腾一趟,一个村子竟然就来了七个人。
叶建国和叶建学也在里头,不过比起点菌,叶建国明显对冯锦倾喂的鸡更感兴趣。
等忙的差不多能起身喘气了他才找冯锦倾商量:“石头娃,你那个乌骨鸡我看着不错,我也想喂一点,那个鸡和鸡蛋咋卖?我想买几只鸡回来先自己喂,回头等抱窝了,自己再孵一点,有老母鸡带着,我觉得操心少,成活率也高一些。”
冯锦倾往年是没有喂过鸡的,他也就是现学现卖,买了两本书过来翻了翻。第一批鸡能有那么高的成活率那纯粹就是运气。老母鸡带小鸡成活率高这话他还是头一回听说。毕竟往年家里没有抱过鸡,母鸡抱窝了都直接给吊起来,吊几天就过去了,然后养一段时间继续下蛋。
“二大你的意思是老母鸡带小鸡成活率要高一些?”
叶建国道:“也不完全是这样,我看你那个成活率就挺高,主要是有母鸡带着人省心。我这一把年纪了,莫你那种干劲,就是凑热闹,看你那个乌骨鸡品种挺好,印个种。”
冯锦倾道:“我那边母鸡正在下蛋,要是别人要我还真的舍不得,不过二大你又不是别人,要的也不多,那回头你就去我那里看看,逮几只。”
叶建国点头:“晓得你那是蛋鸡,该出多钱出多钱,多了我莫得,几只鸡的钱我还是有的。”
本来也不是啥不能叫人晓得的事情,两个人说话也没有刻意的避着谁,很快,在一起干活的人就都知道了。
然后一个看一个,都跃跃欲试的有想法了。
李海涛家的小伙子李光瑞当时就问:“冯锦倾,你那鸡咋卖的?你说个价格,我们回去也好合计合计。”
冯锦倾道:“鸡头年冬天都才下蛋,正常我根本舍不得这个时候卖,过年的时候有熟人非要弄几只送人,我没有舍得给母鸡,都是给的公鸡,按的五十一只。要是母鸡的话那肯定不止这个价。都是门上人,我不能占你们便宜,但是我自己肯定也不能吃亏。”
当然,他辛辛苦苦喂了一年得鸡,咋说也不能吃亏,总要赚钱的,但是话还是要说漂亮一些的。
更何况人性使然,你就是亏本给人家,只要你收钱了,那人家都觉得你赚钱了。如此,干啥不直接赚钱,他图的啥,不就是个利润。
公鸡五十一只,那划下来也不便宜了,乌骨鸡跟杂交的土鸡完全不一样,骨架小最多也就三斤的样子,划下来一斤十五块钱不止了。
土鸡现在在街上才卖八九块,腊月份也就十块钱左右。
不过叶建国年轻的时候经常和药材打交道,知道这种鸡跟土鸡不一样,当时就点头:“那回头我跟你去看看。”
至于其他几个都觉得要再考虑一下。
等养好菌袋装上架,已经是农历二月中旬了。
今年农历阳历差了差不多一个月,就是说悄咪咪的就到了三月份了。
来学制种的几个人,不管学没有学会,工序该教的都教了,一些注意事项叶芽还叫他们拿笔记了下来,然后结束的时候在叶家吃了顿饭,一家送了十个菌袋叫他们拿回去自己折腾。
按着叶芽一开始说的十块钱一个菌袋,这一把就送出去了七八百。
叶建学家里,秦海英头一年就提说过这个事情,所以给的多一点,这样的花,叶建国这头自然也不能少给。
忙完之后叶建国就拉上叶建学跑去了冯家看冯锦倾养的鸡。
不得不说的是叶建学这个人,对地里面家里面的事情都不上心,但是对别的一些小事情他特别喜欢钻研。
就是太小气了一些,也不喜欢跟人商量取经,不然真的是一个搞副业的好手。
比如说养蜂子,叶芽记事起他都在养这个东西,屋里年年也不缺蜂蜜吃,但是他每次取蜂蜜都取的一干二净,直接不给蜂子留一点,经常把蜂王都直接饿跑了。
养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养出气候。
倒是燕儿沟的两坨园子地,一共有两三分的样子,人家不声不响的印了一地的魔芋,看那苗子,估计魔芋个头都不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