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山中的军魂 > 正文 第二十六章 英雄墓前慈母情

正文 第二十六章 英雄墓前慈母情

一个晴朗的夜晚,月满星稀。峭壁上的老山兰,飘来淡淡的香气。难得的一个没有下雨的夜晚,排长,我,薛飞,坐在战壕里仰望着星空。月亮隐在银纱般的云后,羞答答的俯视着人间。一颗颗星星挂在深蓝色的夜幕中,调皮的眨着眼睛。

“咱们家乡的月亮,也是这么圆吧。”排长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沂蒙山的月亮。我看看排长,这个粗壮憨厚的汉子,他的感情却是那样的细腻。每次给家里写信,总是好几张信纸。“排长,想家了?”薛飞问道。排长没有说话,轻轻的哼起了那首《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阵地上,歌声是最能感染人的。开始的时候,是排长一个人在轻轻歌唱,后来,渐渐的变成了合唱。战友们的歌声中,传出了轻轻地抽泣的声音。谁不想念自己的家乡?谁不想念自己的父母?遥远的北方,现在应该是冰天雪地。雪原里的村庄上空,飘着袅袅的炊烟——。老爸老妈倚在门口张望,儿啊,你什么时候回来。

“老杨,唱啥呀?”张连长的声音传了过来。他出来查哨,正好走到了这边。“我就不喜欢这首歌。有啥好的?听了让人想掉泪。来,同志们,咱们唱首鼓舞士气的歌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唱!”连长粗犷的嗓音,还有无数战士的歌声,在大山中回荡。英雄豪迈之气油然而生,我们是中国军人,我们是钢铁长城!

那一晚上的歌声,始终回荡在我的耳中。老校长,年经教师杨晓军,他们听我讲着南疆的故事。七九年的一天,已经成了排长的哥哥,带领着战士从西线奔赴沙场。刚刚入伍的弟弟,从东线对敌人发起了进攻。呼啸的子弹从耳边飞过,弥漫的硝烟熏黑了兄弟两人的面庞。他们端着枪,冲向敌人的阵地。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

一颗子弹飞来,哥哥的胸前,开出了一朵血色的玫瑰。哥哥倒下了,他望着遥远的天空,为自己的弟弟祈祷。弟弟没有停下冲锋的脚步,愤怒的子弹射入敌人的身体。两天以后,为了掩护战友,弟弟也倒在了南疆的土地上。鲜血,染红了他身下的小草,对母亲思念的泪水,洗净了硝烟熏黑的面庞。

两封遗书相继到了母亲的手中,母亲含着眼泪看着儿子熟悉的笔迹,上面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妈妈,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在另一个世界。妈妈,你不要悲伤,不要流泪,你的儿子,是为了祖国的安宁捐躯,你应该高兴。原谅我,儿子不能尽孝了。假如还有来世,我一定会好好的孝顺您——母亲拿着儿子的遗书,擦干了自己的眼泪。她要去看看自己的儿子,见他们最后一面。可是,贫穷的家中,连路费都凑不齐。母亲狠心卖掉了住着的两间草房,踏上了南去的火车。

烈士陵园中,两个儿子并排躺在那里。墓碑上,写着他们的名字。母亲从怀中掏出两个已经揉碎了的包子,一人一个,放在了两个儿子的面前。“老大,你弟弟还小,在下面,多照顾他。你们兄弟两个在一起,当娘的放心了,不会寂寞。老二,学会照顾自己,别弄得整天脏呼呼的。等着娘,再过两年,咱们一家就团聚了。”

我的宿舍中,响起了一片抽泣的声音。不知啥时候,村里的几个姑娘来了,她们是来上夜校的。“后来,那位母亲怎样了?”小翠流着眼泪问道。我一声长叹,我不想撒谎,那位母亲,也许流浪在街头,也许——。可是,小翠她们还都年轻,我不应该告诉她们,那位母亲是那样的结局。我曾经问过张连长,张连长告诉我,那位母亲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就在街上捡废品。有一次,张连长他们去给战友扫墓,看到一位穿着补丁衣服的老人,坐在那里。两座擦拭的干干净净的墓碑前,各自放着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老人的手里,拿着半块冰凉梆硬的馒头,她在与儿子们一起吃饭。

一个战友告诉张连长,老人每天都会过来,坐在这里和儿子说话。可是,儿子的部队已经换防了,谁来照顾这位老人?张连长掏出刚刚发的津贴,放在了老人的面前。老人不要,说是自己还能劳动。看着这位倔强的老人,张连长这群硬汉子,都流泪了。张连长向部队请假,想把老人送回到自己的家里,让自己的父母帮助照顾这位老人。

可是,第二天张连长再去陵园的时候,两位烈士的墓前,只有两个包子,老人却再也没有来。后来听人说,一个老人住着拐棒,沿着铁路一直向北走,不知道,老人要走向哪里。

老校长一声长叹,没有说话。其实,每个人的世界中,都有自己的故事。只不过,每个人扮演的角度不同罢了。多少年后的的清明节,我去烈士陵园扫墓,骨灰陈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