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突击 > 正文 第五章03香港老世

正文 第五章03香港老世

3

谭辉一登上港岛淡水湾码头,就感觉到了气氛和以往大不一样。码头附近,三三两两的一些陌生人在闲逛,眼睛盯着每一个上岸来的人。穿着黑色衣服的保安队在港口附近设立了岗哨,附近的日本巡逻车队往来频繁。这是和以往大不相同的。

谭辉一身小老板的打扮,拎着一个香港本地常用的牛皮公文包.马强跟在不远的地方,背着扁担和装着蔬菜的箩筐。他们都没有回头看,但是,谭辉已经感到了身后有人跟踪他们。

谭辉暗暗吃惊,自己和马强是不是有什么地方——要么是举止行为,要么就是衣着打扮,引起了这些人的注意呢?跟踪我们的,是不是最近刚刚成立的便衣队?如果每个上岛的人都要跟踪的话未免工作量太大了。

他们走上马丁道,这是香港粮行聚集的地方。但是现在没有粮食出售,各家各户都是如此。本来,港英政府是在香港有很多存粮的。现在全让日本人运走了。

内地是香港的粮食和副食品的主要来源,香港本地只有少量的蔬菜种植和海产品生产,香港本地消耗的粮食和副食品主要依靠中国内地输送。但近些年来日军在华南地区作战,使通往香港的商业运输很不正常。港英政府一度曾经从印度调来粮食和副食品供应香港市场。

日军占领香港时,香港本地的粮食储量可以供应香港本地使用一年的,这是港英政府身处战火中孤岛的一种近似于战备粮的举措。但日军进驻香港的同时,日本山下奉文的部队正在加紧在东南亚的攻势作战,命令香港住屯军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粮食调往东南亚供日军作战使用。同时,日本军部也命令将香港缴获物资的一部分运往日本国内作为战略储备。那一段时间里,维多利亚港停满了从日本和东南亚日军征用的船只,大批的物资被装船运走。包括英国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的库存黄金、外汇和个人在银行存放的贵重物品、日军从香港各个博物馆抢劫的名贵文物、甚至个人收藏的古董、字画,都成为这种“缴获物资”被运往日本和东南亚。

当我们现在翻看这些历史档案的时候,一些数据还是令人触目惊心,至今,还有很多当年在日本占领香港期间被抢劫的文物和字画在日本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里,甚至堂而皇之地挂着客厅里供客人欣赏,或者是所谓“馆藏珍品”,这种将偷盗和抢劫来的赃物作为自己能力和欣赏水平的炫耀,虽然不是日本人独有的,比方在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都有很多从国外抢来的、骗来的文物,但在日本人眼里,抢来的东西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是民族性的传统,融入了传统的日本文化观。

毕竟,文物和字画是收藏品,不能拿来吃喝,战争将人类的欲望降低到“只要生存下去”这样的底线。真正供香港人吃喝的粮食,日本占领军还是将它们全部运走,这样,直接的后果是造成了香港很长阶段的粮荒。这种情况一直延伸到1945年夏天,日本无条件投降。当英国总督从战俘营里出来以后宣布恢复大英帝国在香港的权利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调集粮食。顺便说一下,这位总督在日本战俘营里被饿怕了,因为缺乏粮食和恶劣的卫生条件,战俘营里饥饿和疾病流行,英军战俘死亡很多。

解决当时香港粮食供应的唯一渠道,是依靠手提肩扛的行商小贩,他们从中国内地将粮食和副食品贩运到香港,事实上,当时香港居民的大部分粮食都来自于这些冒着风险运输粮食的小贩们。由于华南大部分还处于重庆国民党、日军和共产党游击队犬牙交错的态势,传统的从香港本岛到九龙、新界、宝安,从广州贩运粮食的通道已经不复存在,粤汉铁路被东江纵队和国民党军队长期阻隔,不仅香港的居民,连日军也没有粮食,要冒着越来越危险的海上交通线运输。很多人对德国的大西洋潜艇战耳熟能详,但不知道,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从日本列岛到东南亚的航线就猬集大批的美国潜艇,将那些往来于日本本土和大陆之间的交通线上密集的日本货船当做猎杀的靶子。将一船船的三菱坦克、友坂式步枪送进大洋深处。

香港的居民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依靠那些小贩们手提肩扛,翻山越岭,躲过沿途的军队、土匪,冒死将一点点粮食运到香港,维持着生命。

谭辉这身打扮,还有他上岛以后的去向,表明他的身份是一个粮食商人。身后的马强显然和他不是一路人。在一个小摊上,他停住脚步,买了一包日本香烟,借机观察了一下身后的跟踪者,看见两个戴礼帽、穿着长衫的人,他稍稍放下心来。

走进一家粮行,他和老板聊了一会儿,主要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