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恐黄巾杀害诸侯,于是委曲求全让出徐州,请黄巾放过诸侯,可是黄巾背义,竟杀害众诸侯,再号召天下共讨之,黄巾岂有存活的道理?
董卓觉得这是个永绝后患的好办法,道:“此事交给你了。”
“诺”
同是洛阳,袁隗府上,几名大汉重臣正在召开秘密会议,他们分别是大汉三公:司徒王允,太傅袁隗,司空荀爽,还有袁绍与袁术的兄长--太仆袁基陪同。
“基儿,隐于门侧,防宵小之耳。”袁隗压低声音对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吩咐道。
袁基点点头,默不作声,走到门旁望着外面。
房间内安静的一会儿,袁隗看着面前两位好友,低声道:“盟军有变故,董贼欢喜非常,近来戒备疏松,是吾等动手的时候了。”他感觉指望不上盟军,所以想叫人直接干掉董卓。
荀爽搭拉着脑袋仿佛睡着一般,没有接话。王允眯着眼睛手摸胡子沉思,忽然似乎自言自语一般道:“那些人可靠吗?”
袁隗点点,怕两人都没有看到,又道:“都是袁家培养的死士,忠心问题不必怀疑。”
房间再次沉寂。
这时荀爽睡醒了,道:“董卓是乱源,可非根本,杀一个董卓便能救出天子吗?重点是军队。”历史上王允设计搞死董卓,也是在吕布的帮助下,那是因为吕布有人马,有威望,就算如此都没有稳住局势,更别说他们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王允也微微颔首,同意荀爽的话。
袁隗苦笑道:“吾何尝不知,盟军遭难,还有何人能讨伐董卓?唯有吾等。斩杀董卓,西凉军群龙无首,必乱,如此才能趁乱救出天子。”
荀爽和王允对望一眼,点点头,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釜底抽薪,试一试。
“唉,董贼未除,黄巾又突然崛起,恐怕大汉要...”
荀爽叹口气,眼中满是伤感。
“唯今之计,吾等更应该挺身而出,捍卫皇权,至死无憾。”
三位老人焕发朝气。
-----------------------------------------------------------------------------------“呵呵呵,黄巾贼想占徐州?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徐州别驾从事史赵昱接到消息,先是震惊,接着就是不屑。今日与其好友王朗、张昭相会时,道出自己的不满。
王朗为徐州治中从事,这个消息他也已经听说,笑道:“元达,何必动气,黄巾贼不过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他们来便是,徐州城还有一万五千守军,灭杀他们不是难事。”说着,给自己续上茶水,举壶示意张昭,暗意他要不要添水。
赵昱抢过茶壶给自己倒上,然后将茶壶又放回王朗手中,道:“景兴倒是平常心,主公刚来徐州不到两年,民心未稳,黄巾贼若混入城中扰乱民心,到时来个里应外合也不是不可能,当年黄巾叛乱,起义者百万,响应者何止千万。”
“元达所虑极是,可有应对策略?”王朗掌管徐州政事,对于军中的事情不甚了解。
赵昱呲牙一笑,道:“吾已命人核实城中人口,并于城门另设登记处,每个入城之人都需登记姓名,若与城中百姓相识便罢,不识便统一安排驿站食宿,再命人监视。嘿嘿,绝对不会有黄巾贼混入城内。”
“好计策,元达才思敏捷,可保徐州无恙矣,子布以为如何?”王朗赞叹完赵昱,转头问品茶的张昭。
张昭不是徐州的官员,他们两个在说政事,所以没有插嘴,既然王朗问道自己,他放下茶杯,淡笑道:“元达大才,此计可保城内无恙,可是是城外呢?”
赵昱好奇道:“城外需防备什么?”他不明白了,守城还用连城外一起防备吗?他从来没有听说过。
张昭保持笑容,淡淡道:“徐州西面与南面为长江,东面为大海,黄巾贼不过山贼,没有船只,必然走北面的定陶关,伏重兵于左右,假意献上徐州,开关相迎,黄巾贼定然欢喜,放其入关后,再闭关杀之,黄巾贼可有逃跑的道理?”
赵昱眼睛大亮,拍手道:“好一招关门打狗,黄巾贼见吾等开关相迎,必然放松警惕,大军突然杀出,他们就算撤退,也逃不出定陶关,好计策,子布之才倍于吾,佩服佩服。”
正常的守护战就是借助城墙、关卡的地理优势防御,如果守军大开关门,就是放弃抵抗的意思。张昭之计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确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