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建国把他的抗洪指挥部建立在了直升机上,这样他可以一边视察各处的防汛情况,一边随时随地地指挥抢险救灾的工作。
“命令,降低高度,下去看一看那艘船。”卫建国命令道:“也许这场战争需要炮火支援了。叫民兵准备好迫击炮,我要打沉那艘船。”
直升机平稳地降到了铁壳船上方十几米的高度,一圈一圈地围绕在船的周围盘旋。大家全部都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了多次,确认船上真的没有人。与此同时,一位民兵连长指挥着一辆民兵的卡车进入了抢险地带。
卫建国下达第二条命令:“可以拉起高度了,通知民兵射击。”
停在堤坝附近的大卡车上,早已集结了十多个民兵,两门擦得干干净净的迫击炮随时都能使用。然而,事情变化得太快了。他们刚把迫击炮搬下车,铁壳船已被洪水冲了过去。眨眼之间,船身在他们的视线范围内只有一个饺子那么大了。
“太远了,赶快上车去追!”民兵连长大声地下命令。
等到民兵们手忙脚乱地再次把迫击炮搬上车,他们发现铁壳船只剩下一个火柴头般大小的小黑影在晃动了。民兵连长急得冒汗,大声喊:“快追!”司机赶快踩下油门,朝下游方向开过去。可是这时候到处都是抢险救灾的人,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他也不敢开得太快;再加上洪水的速度不比汽车慢,铁壳船的距离越来越远,最终“逃”出了他们的视线之外。
情况立刻汇报到抗洪指挥部,地方的领导们立刻就急了。而卫建国是个指挥过千军万马打仗的指挥官,他的表现较为镇定,给人一种遇事不慌的感觉。他当机立断地下了第三条命令:“给我联系空军战斗部队,派武装直升机过来,发射反坦克导弹炸船!”
“报告司令员,调动空军的专用的武装直升机需要上级的批准,而武装运输直升机都派出去运送抗洪物资了。”空军方面的指挥官有点为难地说,“我建议您调动炮兵的重型火炮击沉那艘船。”
“民兵的汽车赶不上洪水的速度,你以为炮兵的汽车在拉动火炮的情况下,就能赶上洪水的速度吗?不要强调困难,我只听结果!”卫建国强调说:“命令是老子下的,以后有什么问题和责任,我一个人顶着。你只要执行命令就可以了。”
接到命令的武装直升机部队迅速反应,很快就有一架武装运输直升机,携带着四枚反坦克导弹,飞到铁壳船上空待命。空军方面派出了射击命中率最高的飞行员执行这次任务。
飞行员观察了一会,向卫建国报告:“抗洪指挥部,这里是银鹰向你报告。观察完毕,没有发现船上有人的迹象。导弹攻击准备完毕,是否攻击?请指示。”
卫建国亲自向飞行员命令道:“银鹰,我是抗洪指挥部。现在允许你实施导弹攻击,但是你必须击中船的水线部位,上面的木头不要炸出来。否则这些木头飘到下游,也有可能对水坝造成损害。”
“银鹰明白!实施导弹攻击!”飞行员打开了各种保险开关。
经过短暂的准备,导弹轰的一声,脱离了直升机,在空中画出一条巨龙似的烟带,一头扎进铁壳船的肚子里,把船炸出一个大洞。船身开始进水。但是这艘船太大了,一枚反坦克导弹造成的创伤,对它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枚导弹紧随而至,终于把船底撕裂了一个大口。几分钟过后,船身严重的倾斜,不久便沉入水底。此时,距离下游的水坝只有不到一千米了。
一位三防指挥部的领导擦掉额头上的汗水,说:“好险啊!幸亏及时把船击沉,才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
事后,人们把船和木头打捞起来,发现船上的木头有几百吨重。这样大的船,装着如此多的货物,如果真的撞上水坝,其后果真的是无法预料的。
按下葫芦浮起瓢。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卫建国刚想松一口气,灾情的报告一个接一个的传到抗洪指挥部。
由于连日的特大暴雨,江河的排洪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许多的市区和县城出现严重的内涝现象,雨水流不走,积水十分严重。一些又矮又旧的老房子开始倒塌,个别地方还压死了人。
新出现的灾情牵动着卫建国的心,他果断地作出决定:“出现险情就是接到命令,没什么可说的,派部队进市区,逐屋检查。”
“这样要很多人手。还有部队可以调动吗?”三防指挥部的领导顾虑重重。
“没有也要想办法!”卫建国再次看着空军指挥官说,“你的手头上不是还有一支空降部队吗?叫他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