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发言吸引的不仅仅是茂树。格伦和红叶也同样对他的发言感到好奇。在三人的注视下,他用平静的声音开口说话。
“这也不是我的调查,根据这个文件,好像每六十年轮换一次七大不可思议。根据记录,最后一次换班是在昭和二十七年,一九五二年。”
“六十年后的今年!”
茂木在脑子里暗算了一下,找到了答案,同时轻快地拍了拍手。
“当然,我认为,如果每隔六十年就有一次更替,那么也许会出现新的怪谈来弥补十三年前消失的七大不可思议。”
“不,等等。为什么每隔六十年就要换一次班?”
但格伦对这个谜语有些纳闷。他继续说下去。
“如果把学校的七大不可思议和都会传奇一样看作是得到了实体的怪异,那么人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建立在学生的想象力的基础上的。”
“是的。都会传奇和七大不可思议是从小事和八卦开始的,非常模糊。即使它得到了名字和形状,如果没有人的可信度,也不可能得到血肉。因此,如果只是简单的交替,新的七大不可思议要想实体,只能在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里,在与学生之间反复交谈、反复受到质疑的情况下逐渐获得可信度。”
就像红叶所说的那样,人手编织的怪异要想获得力量,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其中,都会传奇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力量,主要是因为媒体的发达,尤其是因特网的出现。
无论如何,以人类想象力和可靠性为基础的实体化进程都没有改变,即使在六十年之后发生了更迭,新事物获得力量的时间至少不是当年。
“也许正好相反。”
茂木小声说道。
“如果先出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怪异,你会怎么想?”
“是吗?如果先有怪事,表示怪事的名字和流言都会还原成实体吗?”
格伦率先理解了西卡的假设。
“那么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抓住人的可信度,凭借想象力从一开始就存在的怪异就会变得更加强大,有可能成为被称为怪物的七大不可思议,但这并不能解释每六十年换一次班。”
茂木认真地思考着。把思考的重点放在怪异发生是否妥当。事实上,就算六十年之后之前的怪谈被遗忘了,六十年来供给我们的人类的想象力和可靠性已经成为确实存在的怪谈也不可能轻易地被消灭。
茂木把手伸向文件夹,打开看了看里面的东西。这时,红叶举手发言。
“亲爱的。我们似乎在思考奇迹的诞生和毁灭,这样想真的正确吗?因为根据这个文件,每六十年换一次班,对吗?”
“没错。第一次是在一七一二年,然后是一七六二年。一八三二年,一八九二年,一九五二年,好像有五次换班。”
“也许吧,但我认为茂的推理是正确的。为什么会出现新的七大不可思议?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一个已经存在了六十年的七大不可思议一下子就消失了,那就太不自然了。”
“红叶说得对。就算是难以捉摸的大怪物,也没有理由坚持六十年。而且就算有换班,为什么还要确立新的七大不可思议。如果有什么强大的怪事发生,只要阻止就行了。”
他们的怀疑是合理的。正因为如此,对于每六十年更换一次的必要性的疑虑越来越大。如何才能合理解释这个谜团。雾崎在脑海里想着这样的事。
确实,即使在怪异本身寻找理由,也找不到替换的必要性。但是,从记录上看,古老的怪谈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怪谈不断出现。这个循环一定有某种目的。
这次调查所花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为了寻找解决这个谜题的方法。即使如此也找不到能满足一切的解决方案。查阅过去,每六十年轮换一次,因此,在2012年发生一些事情是最早必然的。
为了利用理由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个公式找到解决方案,格伦和他的同事们在大脑中不断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这些推理能否成为达到正确解的途径。对话中断了,沉重的气氛笼罩着这个地方,也许是因为他们正忙于从现有的数据和推论中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而这个解决方案每隔六十年就会重复一次。
“原来如此,是这样啊。”
像是要破坏这种气氛一样,他大致读了文件夹,脸上浮现出确信的表情。他的表情让格伦问他。
“你明白吗?”
“是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