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就比咱们家的厨子好,许是你们平时吃腻味了,如今乍一尝了外面的味道,自然觉得不同。”
然而小兄妹两个不买账,先埋头把碗里沾着酱汁的米粒扒干净,这才小声嘟囔道“好吃就是好吃嘛”
那我们也天天吃糖啊,怎么没吃腻
**连着吃了两块,微闭着眼睛,细细品了一回,“确实不错。”
一时饭毕,其他的菜多少都剩了点,唯独这新得的卤肉盘子干干净净。
原本大家还经常担心郑平安平时在外面吃不好,如今看来
嗨,白担心了
才刚说话那小子就有点羡慕,“二叔平时都吃这个吗那我以后长大了也要进衙门”
**就抬手往他脑瓜子上拍了一把,笑骂道“胡说”
你一个郑家的长子长孙,进什么衙门
晚间郑平安回来,换过衣裳后来给父母请安。
“那卤肉尝了吗味道还不错吧听说明儿还有卤蛋呢。”
老太太对着他笑个不停,“极好,我就着那个,竟比昨多吃了半碗粥。”
郑平安听着也高兴,“爱吃就好,也不值什么,明儿打发他们继续买就是了。”
正埋头盘账的郑如意就笑,“二弟的孝心比我强。”
郑平安连连摆手,“大哥快别说,羞煞我了。”
他自己什么样子心里有数,不过家人不计较罢了。
见他们兄友弟恭,**老怀大慰,这才问“是哪家酒楼的菜”
郑平安说“是个开了没几日的小摊,平时卖大碗菜的,好像昨儿才开始卖这个。”
“小摊”**愣了,“那掌勺的是谁”
郑平安的表情就更微妙了,“好像是个十来岁的小丫头。”
**“胡说八道”
郑平安“”
他立刻发动了终极绝技
扭头喊娘。
老太太立刻拉下脸来,搂着儿子冲丈夫喝道“少把外头那副做派带到家里来,冷不丁起什么高声”
**“”
都是给你惯坏的
郑如意噗嗤一声,见老爹望过来,忙低头做忙碌状。
**倒不是平白问这些,他有用处。
这怎么可能是一个十二岁的姑娘做的呢
照他这么多年吃遍大江南北的经验来看,掌勺的人没有一二十年灶间的功夫决做不出这个味儿。
郑平安虽大事上不成,人却机灵,见状想了一回,“我记得爹前几日还说下月家里要来贵客,只菜单子一直不中意,可是为了那事”
郑如意一听,顾不上装忙,“呀,确实。”
城里有座县学,内中人数上千,每年光是固定的学子服便要四套,再有棉袍。
另有各处先生们,单的一年八套,棉的三套。
除此之外,各处床帐、帷幔、鞋袜、枕套子等等,自不必说,哪里用不着布呢
**一直想把这供应揽下,奈何之前那位县学学院的院长有个亲戚便是卖布的,外人无法插手。
幸运的是,今夏那院长因病请辞,已经告老回乡去了,原本的布匹供应自然也不作数。
**知道,机会来了。
若能拿下这笔大买卖,赚多少钱倒在其次,最要紧的却是直接与官府、学堂挂了钩,长远的好处简直数不清。
**想一举拿下,便提前给书院几位管事的下了帖子。
奈何其中最要紧的两位却是府城来的,见过世面,眼界甚高,**便担心席面入不得他们的眼。
郑平安往嘴里丢了颗清脆甘甜的枣子,咔嚓一声咬碎,笑道“既如此,便把人请了家里来,大面上仍用咱家的厨子,只烦她做两个拿手菜添上。”
郑如意点头,“二弟想得很是周到。”
若这厨子得用,自然是锦上添花,若不得用,有自家厨子撑着,也不至于落了空。
见两个儿子这般聪慧,**也有些自得,只怕他们得意忘形,面上便不显现出来。
倒是老太太不管这些,一手一个拉过来,满口夸赞,只说自己会生。
**“”
合着没我什么事儿
若没我的种,你去哪儿生
于是第二天,师雁行再次见到了郑平安。
他照例要了卤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