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杀手佛 > 分章完结阅读6

分章完结阅读6

一曲以助酒兴,你看如何?”

“可以,只是在下不懂音律,只怕要辜负了姑娘的一番雅兴。”

柳依依手托香腮,脉脉一笑:“对于音律,我也仅仅一知半解而已,只要王兄弟不嫌聒躁就行,王兄弟喜欢什么曲子?”她这一笑,朱唇如榴花轻绽,皓齿如贝玉微含,一双妙目更是秋水般动人。

王佛心神一荡,忙定了定神,微低着头道:“姑娘随便。”

柳依依轻轻抬起左手,微曲中指在“宫”弦上一勾一挑,发出铮的一声脆鸣,问道:“王兄弟觉得这杭州城可好?”

“‘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满城中绣幕风帘,人烟辏集,杭州城当然很美。”王佛话音一顿,接着补充,“不过正因它太美了,我不喜欢。”

柳依依感到有些奇怪,笑着问:“为何?”

王佛又倒了一杯,仰起脸一饮而尽,放下酒杯道:“因为它太诱人,极易使人乐不思蜀,意志消磨。换句话说,它是温柔乡,也是英雄冢,所以我不喜欢。”

“可是英雄总是落寞的,由古至今概莫例外。”柳依依哀怨一笑,不无嘲讽的道,“试问这世上有几个人能耐得往寂寞,做自己该做的事?我看没有。”说罢,十指轻挑慢拢,弹了一曲北宋大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她一边抚琴,一边缓缓唱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迭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呤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的这一首《望海潮》曲尽形容,语言优美,在历代描写杭州繁华气象的诗文当中,此词可谓之神品。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中所载:“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由此可见,其词影响之大,魅力之深。

但在王佛听来,柳词虽美,却不及柳依依的歌美。由于她的声音太甜、太媚、太雅,以致于她唱的什么词,王佛都忘了个一干二净。

柳依依按丝调徽,琴音铮铮琮琮,宛若一江春水缓缓涌动。便见她纤指儿伸缩,皓腕儿起落回转,变动宫、徵、商、角、羽以及变宫、变徵七音;错以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律,调弄起八十四宫调;弹至忘我之处,琴声千啭百啼,时如渊岳其心、麟凤其采,时如娓娓细语、雅淡琳琅,时如轻盈风起、婉转悠扬,一声声绕梁三日,直令人心旷神怡,百虑全消。

待得一曲弹罢,柳依依十指轻轻一收,嫣然一笑:“我这一曲,弹的可还入耳?”

“姑娘的琴曲温润明朗、清逸幽淡,果然是绝律雅韵,妙之极矣!”王佛悠然吸了一口气,目光落在酒杯之上,“不过以在下听来,最动听的却是姑娘的歌声,较之丝竹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这番话绝非逢迎,实是言出肺腑,由衷而感。

无论和什么人谈话,王佛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直”字,一便是一,二便是二,从不闪烁其辞。

柳依依深深深深的凝视着王佛,未曾开口,脸色一晕。老实说,王佛并非那种看着极其俊秀、神隽、清奇如画的男子。他看上去并不怎么气宇轩昂,更谈不上玉树临风。但在柳依依眼里,她眼中的王佛很耐看。

灯光映照下,王佛的眉如两弯刀锋,虽不怎么浓,却很有力度。轻耸的眉角,显得黑长而威挺。他不笑时,双唇紧抿,构勒出一道优美的弧形。王佛的脸虽有些清瘦,却透着一种不甘心的疏狂和挫而不折的坚忍。

尤其她还发现,王佛的眼神很富个性。他就是在笑得最深的时候,笑意中也夹杂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在他的眉宇之间,似乎锁着一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般的落拓,同时也有一种“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寂寥。

看王佛的眼神,如读一首忧伤的诗,有一种凄美的诗意。

柳依依瞧到此处,不觉芳心儿一动,忙理理思绪,笑着说道:“既然王兄弟爱听,小女子便再弹一曲,如何?”

“可以。”王佛静静的道。

柳依依抬起右手,五指轻轻一划,便又弹了一曲,只听她歌词中唱道:“岁华似流水,消磨尽,自古豪杰,盖世功名总是空,方信花开易谢,始知人生多别。”

曲风忧时伤世,凄清幽咽,如泣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