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管好边关。可谁能想到,信里所说的,却是杨六郎因病而逝之事。
失神地赵恒已经忘记了,要去刘娥的宫里看望她。也忘记了,应该将处置穆桂英、杨宗保的圣旨收起来,他准备明天在朝会上宣告天下。此时的赵恒感觉到有些茫然,有些不知所措。
其实,没有人知道赵恒对杨家的忌惮,来自于他刚刚成为大宋皇帝后,到军营之时视察。却发现大宋的将士们在见到杨六郎时,那种崇拜的眼神,还有尊敬的举动,无一不刺激着他这个新君。
或许从那个时候起,赵恒对杨六郎,对杨家,便有了多了些异样的想法。随着辽国对大宋越来越严重的侵犯,赵恒才发现自己离不开杨家,大宋朝也离不开杨家。这让赵恒心中的那个种子,立时发起了芽。自那时起,赵恒对杨六郎,对杨家,便是越来越加的厌恶。有的时候,赵恒都在想要是没有杨家,那该多好。
所以,在某些时候,某些大臣针对杨家的事件上,赵恒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而当杨家的功勋越来越大,民间的百姓对杨家也是越来越推崇,赵恒想打压杨家的念头越来越盛。
这次,穆桂英所犯之事,本来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只要赵恒不在意,穆桂英根本就不用受到那么严重的处置。可赵恒却想借着此事,大大地摸黑杨家,这才任由丁谓施展了某些小手段。汴梁城里流传的那些谣言,赵恒开始时是很气愤,可如今他还不知道是谁动的手脚吗。只不过,他与丁谓的目相同,赵恒才当做不知罢了。
可就在赵恒以为自己的目地快要达到之时,杨六郎却死了。这让已经能拿捏杨家的赵恒,顿时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他所要最终针对的人都死了,再继续针对杨家,又有什么可得意的呢。
不对,杨六郎死了,可杨家还有人。当赵恒无意地看到那道圣旨,穆桂英与杨宗保的名字,印入他的眼中。穆桂英的才智,赵恒已经很是清楚了。而杨宗保的成长,却让赵恒看到第二个杨六郎即将成长起来了。不过,边关没有了杨六郎,辽国会不会再次南侵。这让赵恒越想越多,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去做了。
……
杨六郎在边关病逝的消息,没有两个时辰,便传遍了整个汴梁城。不说天波府是如何的乱成一片,就说开封府大牢里的穆桂英与杨宗保,竟然也有所感觉。
“桂英,你说是不是又出了什么事。那些典狱官们可来看咱们三次了,还好像有话要说似的。”杨宗保感觉自己又有些不舒服,便主动与穆桂英说话,分散自己的心神。
穆桂英也是感觉到可能事发生,不过,此时的杨宗保才是她最关心的。穆桂英见杨宗保突然说话,反而急道:“宗保,你是不是又不舒服了。此时,你最需要是静下心来,千万不要动气,这内伤可不容易好。”
原来,在广南西路时,穆桂英在树林中的那几天,南国大军攻向融州,杨宗保因为担心穆桂英,被人偷袭。虽然外伤不太严重,却是受了些内伤。不过,杨宗保却没有放在心里,也没有告诉穆桂英,因此一直也没有痊愈。
自回来发生穆桂英之事,杨宗保因心气不稳,而引发了之前的内伤。这内伤托的有些久了,再次被引发之后有些凶猛。如果不及时治疗,恐怕就会留下病根。可此时杨宗保在大牢之中,根本无法让郎中进来,穆桂英只能看着杨宗保让他自行调息。
杨宗保也不想让穆桂英担心,点了点头,再次闭目调息。而在这时,典狱长却带着两个典狱官到来。三人站在牢房前,脸色都有些难看,这让穆桂英很是疑惑,不由地问道:“不知大人来此有何事,怎么脸色如此难看?”
典狱长看了看杨宗保,又看了看穆桂英,干咳一声说道:“本来这件事我是不应该告诉你们的。可此时天波府中应该乱成一团,没有人会来告诉……”
“天波府怎么了?”杨宗保听到这儿,心中一急,立刻睁开眼睛跳起,来到牢门前。穆桂英也是同杨宗保一样的心里,焦急地看着典狱长。
典狱长再次清咳了一声,艰难地说道:“这个,这个,我刚刚收到消息,说是边关的杨都总管,在三天之前,突然离世了……”
“都总管?!爹?!”杨宗保愣了几愣才明白典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