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秦末之烽火燃三国 > 第177章 大猎场

第177章 大猎场

第178章 大猎场

四日时间,在校尉魏鹏军的掩护下,秦军主力四万兵马和两万民夫尽数渡过黄河,进入贺兰地界。

冒顿这几日一面派兵上来袭扰,一面让人清点秦军大体的参战人数。

得知一共只有一万余骑兵后,冒顿稍稍放下心。

据项梁说,秦国最厉害的兵种并非骑兵,而是步兵和车兵,步兵就别说了,想在大草原上追赶骑兵,除非你再长出两条腿来。

车兵速度虽然可以,但灵活性远不如骑兵,而且拐弯的地方一旦操作不好,极容易翻车,一旦翻了车,车上士兵就算没被摔死,也会被匈奴人射死,也不足为虑。

至于骑兵,在冒顿的认知里,秦国的祖宗虽然以养马发家,但骑兵其实还不如赵国厉害,而赵国的骑兵再强,当年李牧灭匈奴也只整出了一万人左右,还是利用诱敌深入的办法,辅以地形、战车和弓箭手,才把上上任单于打败。

如果没有雁门马邑那四面环山的地形,那场战的胜负犹未可知。

项梁还告诉他,秦在灭六国的战争中,骑兵几乎没起作用,多是用来侦查敌情。

综合诸多因素,冒顿就想,自己以三万骑和对方游走猎杀,又是在自家地盘上,就算不能击败秦军,也能拖垮他的战马。

冒顿已经把贺兰地区的所有部落勇士都召集到贺兰城了,就等着秦军主动出击,他再根据对方的出兵方向,兵力部署来分派任务,然而等了好些天,探马只远远看到秦军在平原南端挖沟筑垒,未见其他任何动静。

秦军千里迢迢渡河来攻打,却摆出一副要防守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们只擅长攻城拔寨,并不擅长在广阔的草原游走作战?这是要学当年的李牧,引诱自己主动去攻?

冒顿百思不得其解,又去请教项梁,项梁也是一头的雾水。

秦军有战车,有骑兵,又已经顺利渡过河水,这时候不是应该沿着山麓和黄河中间的平原,一路a上来,把冒顿这些人赶出贺兰吗?挖沟渠、堆土垒做什么?长期对峙?

至于冒顿说的引诱,这完全不可能,你就是在沟后面堆满金山,匈奴人这时候也不会上当。

想不通的冒顿心里不免有点七上八下,害怕秦军又搞什么阴谋诡计,他也时刻提醒自己,不管秦军用什么东西相诱,绝不往那壕沟、土垒后方去。

于是,等了六天后,秦军的沟终于挖完了,从贺兰山脉最南端开始,一直到黄河边,除了中间空出来一大段路,其他地段全挖出一丈多宽的沟,又把土堆在沟的后方,垒成一排土堆,土堆后还立了许多削尖的木桩。

沟挖好之后,秦军把一部分战车和辎重车的牛马卸下,一辆辆车舆相互紧邻,层层叠叠,绕了好几圈,犹如墙垛般堵在那段空出来的地段上,只留了一条供军队出入的通道。

其实不只冒顿不知道这条壕沟的用意,秦军中也有一些军官不懂,直到今日韩信召集所有军官发布作战任务,他们才恍然大悟。

中军大帐内,一副巨大的贺兰山彩色地形图悬挂于中间的桌案后方,图上黑色的是山,绿色的是草原,粉色是河流,还有红、紫、黄等颜色的其他标注,诸多颜色共同绘制成了一张缤纷多彩的图画。

再认真看,山脉的走向、宽度、长度、山口;西套平原各段的长宽;河水的走向;北面、南面的出口,多远,多宽,所有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除了这些,还有贺兰城的位置,秦军的布防地点、驻点,攻击路线,各位将领及其所带队伍的位置,也都画在上面。

在众人看来,这不是一张地图,而是一个以贺兰山脉、黄河为天然屏障,辅以秦军南北防线,山口防线的狭长形巨大猎场,此次交战的所有秦军和匈奴都被围在猎场中,互相猎杀,直到一方把另一方全部杀死。

南面这里,贺兰山离河水较远,所以将军让人在此挖壕沟,堆土垒,又辅以辎重车辆,以绝骑兵。

再看地图上,壕沟后方用黄色画了一排持弓小人,便知这后面还布置有弓箭手。

北面那里,山离河较近,在西套平原往北假地区的通道口上,画满了车辆和弓手,将军显然是要用战车来堵住匈奴人逃窜的路。

西面贺兰山脉上,有四处可通往西边的山口,山口狭窄,只画了少部分骑兵。

而秦军的攻击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以骑兵为主,一条以战车为主,战车的路线一路直往北,可以看出其主要目的并非击杀敌人,而是去堵北面道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