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苏晨回到家见妹妹已经做好了两份点心,一边吃茶点一边逗弄着两只宠物,一点也不为考试结果担心。
“晴晴这么早回来又提前交卷了。”苏晴的语气明显是肯定的。
“是啊,在考场没什么事情做呆呆的等考试时间结束实在痛苦。不顾这次题量大了一点害得我写了四十多分钟,手腕都疼了。”苏晴一本正经的说完。
苏晨翻了个白眼,不知道其他考生听到妹妹的这番言论会是什么神情。
“妹妹考完试有没有想做的事,哥哥陪你。”
“这么说来明天你陪我去琉璃厂好好逛逛,说不定能淘到宝贝呢。”苏晴是真的想去琉璃厂好好转转,虽然那里大多是假货但运气好的话偶尔也能遇见真货甚至捡个大便宜。
苏晨见妹妹兴致很高,于是很高兴的爽快答应了。
第五章 琉璃厂淘宝+中彩票
更新时间2011-12-21 1:12:48 字数:3345
第二天兄妹俩果然结伴出行准备在琉璃厂淘宝,苏晴还特意戴上了小白和凤凰,小白对有灵气的东西很敏感,凤凰对判断事物的年份很准确(苏晴新发现的,还做过实验验证过)。因此带上两只宠物是事半功倍,两个小家伙钻到苏晴的口袋里一左一右伸出两只可爱的小脑袋。
琉璃厂始建于明朝。明代修建外城以后,琉璃厂附近逐渐形成了街道。当时在琉璃厂东门附近就有了炭儿胡同、安南营、臧家桥等街巷。琉璃厂西门附近形成了南、北柳巷、椿树胡同等。
清顺治年间,在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大批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琉璃厂附近。他们的到来,为琉璃厂带来了文化气息。再加上会试、乡试科举考试在贡院举行,大批学子进京赶考。为方便学子住宿而建的各地会馆,大多选址建在离内城较近的琉璃厂附近。学子们赶考,自然是需要大量的‘参考书籍‘,还有‘文房四宝‘。康熙年间,窑厂监督汪文柏奏请朝廷,于琉璃窑前的空地建筑房舍,招商承租。于是各地的书商纷纷在这里设摊,出售大量藏书,经营笔墨纸砚。
现在大量琉璃厂古文化街就是一个旧城区,没有什么现代建筑。街道两边有不少小贩卖工艺品。两人逛了半天也没见到值得收藏的物件甚是沮丧。就在此时口袋一的两个小家伙开始叽叽喳喳的,都让苏晴去斜对面的一家店铺。苏晴神识扫了一下店里的东西可以感受到一丝历史的厚重感,那里应该是有真东西,拽着苏晨就往哪走。
店长是一中年人,见客人是两个孩子肯定看东西分不出真假,衣着不凡肯定有钱。自己好好忽悠一定能赚不少。
苏晨打量架子上一对木质镂空雕刻的笔筒,雕的分别是秋菊冬梅,雕工精致美观,木料也可以看出来是小叶紫檀木,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地方被不明的黑色物盖住大大影响美观。苏晴盯着一只黑不溜秋的还没眼睛的猫呆住了。这样的东西也当古董卖,小孩子看到说不定会吓哭。但是苏晴不管怎么看都觉的它透着怪异的感觉,不自觉将手放了上去探查它的内部情况。这一看把苏晴吓了一大跳,里面黄橙橙的全是金的,这简直是只金猫,也不只是那个败家子拿出来卖掉。苏晴眼睛扫了一眼角落里一半圆形像玉佩的东西又收回视线。剩下是和老板讨价还价的时候了。
“老板这对笔筒加上这只没眼睛的丑猫多少钱?”
“这笔筒可是上好的小叶紫檀木雕刻的,而且雕工精湛啊。现在这种木料可是没有了,这对笔筒看架势也有一二百年历史。你们给一万就好。这只猫别看没眼睛,那也是别人祖传下来的东西有历史。回去给它安上对眼睛一定漂亮。这个便宜点给三千就行。”老板一副很大方的样子说道。
“就这笔筒上面不知沾了什么黑东西都擦不掉,难看的要死,给两千就不错了。这只猫黑黑的回去安眼睛还要花钱就八百快”
“一共给一万一吧”
“两千五”
“一万”
··················
双方你来我往,最终付了五千块。苏晴随手拿起角落里的半圆似玉佩的东西冲老板不经意的道“这是什么东西,我们花了这么多钱这个送我吧。”
老板见是那块无人问津又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这会又在两兄妹身上赚了三千多块钱心情好就答应了“给你吧”
回家的路上苏晴那张这小块饰物把玩只见:体扁薄,呈半圆形,直边中部凹雕一兽面,双眼为重环形,自眼廓上凸起,形成双重浮雕,用管钻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