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吕布:我的修仙模拟器 > 第80章 夺江夏,控荆南,虎视江东

第80章 夺江夏,控荆南,虎视江东

这个不速之客是陈群。

听了陈群“保持中立”的说辞,太史慈沉默了。

他原本是个小诸侯,手底下也有一万多人马,只因打不过孙策,不得已依附于孙策,至今不过才几个月时间。

投靠孙策之后,被任命为建昌都尉,治海昏,分豫章郡六个县为辖区,统率刘繇旧部,抵御刘表。

自投靠孙策这几个月来,太史慈和孙策一共也就见了不到五面,要说主从二人之间有什么深厚情谊,那肯定不现实的。

如果说要为孙策征战四方,太史慈自然是愿意的。

毕竟孙策勇武,冠绝江左,跟着这样的雄主,前途光明。

现在,孙策死了,孙权接班,太史慈心里就犯起了滴咕。

坦白说,他仅仅只是在几个月前投靠孙策时见过孙权一次,彼时孙权不满十六岁,只是小毛头孩子一个,很是稚嫩,看不出有什么英明神武的潜力,武略也很平庸。

一个小孩子而已,哪来的武略呢?

所以,为这样一个幼主效力,正常人都会有点想法。

其实不光是他这个建昌都尉有想法,就连孙家的人,不看好孙权的也大有人在。

庐陵太守孙辅暗中通敌曹操、孙暠企图夺权;

丹阳太守孙翊被叛乱着边鸿刺杀,宗室重臣孙河被部将妫览、戴员杀害;

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地方。

整个江东五郡(庐江郡和九江郡位于长江以西),几乎乱做了一团。

十六岁的孙权能力挽狂澜吗?

没有人知道。

身在乱世,良臣择主而事啊…

想到这里,太史慈重重叹了口气,并没有明确回复陈群,保不保持“中立”。

不过他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

陈群也明智的没有多问,拱手告辞,去往下一站。

……

在二陈的大力游说之下,

时年16岁的陆逊,21岁的杀人逃犯吕蒙;25岁的曲阿闲人诸葛瑾,35岁的严畯;避难会稽的步骘、卫旌,以及徐盛、顾雍、顾邵等还没有投奔孙氏的大才,全都感受到了吕布的盛情招揽。

投奔小儿孙权,还是投奔刚刚在徐州打败了曹操的天下第一勐将吕布?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眼下吕布对江左虎视眈眈,孙权大抵是守不住的。

今时今日的吕布,与三年前准备过江大杀特杀的孙策何其相似!

遍观江左,无人能敌此人啊。

如此,与其先投孙权,等孙权被击败后再投吕布,成为二臣,为何不一开始就投奔吕布呢?

考虑到这一点,除顾雍、顾邵外,

鲁肃、诸葛瑾、吕蒙、陆逊、严畯、步骘、卫旌,徐盛等大才全都明智的选择投奔吕布。

一时间,各路大才云集庐江府。

甚至,就连身在荆州章陵(南阳郡南部)的甘宁,也听闻了徐州牧吕布在庐江大肆招揽人才的消息。

甘宁少时好游侠,因在巴郡之中轻侠杀人,藏舍亡命,而大有名声。

后来,甘宁不再攻混社会。他读了一些书,钻研诸子百家之说,想有所作为,便进入仕途,从计掾开始,逐渐升迁成为秩六百石的蜀地郡丞。

兴平元年(194年),刘焉病亡,其子刘章掌权益州。在刘阖的策反下,甘宁与沉弥、娄发等人起兵反叛刘章,但被赵韪击败。甘宁便率领八百多人,顺江而下到荆州依附刘表,留驻章陵郡。

刘表虽为荆州刺史,更是“八俊”之一,颇有盛名,但甘宁也发现刘表不习军事,在当前天下纷争,群雄逐鹿的形势下,前途渺茫,便有了离去的心思。

恰在这时,他听说吕布在庐江“招贤纳士,意欲图谋江左,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便决定前去投效。

但事情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甘宁率军路经夏口,被江夏水军拦截,无法通过,只好暂且依附江夏太守黄祖,并伯仲派人送信给吕布,表露投靠之意。

吕布接信后大喜,立即行动了起来。

建安四年一月(199年),就在周瑜陈兵江东沿岸,严防吕布渡江来攻,孙权长吁短叹,叹招揽不到人才的时候…

吕布亲率三万大军,在“大雾”的掩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