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黄靓时常信心满满的对外宣称,我们团队这次晋升情况很乐观,保二进三!我们团队今年一共是四个人参加p5升p6的晋升评比分别是我,卢枝,陈靓海以及黄靓的室友孙登高,保二进三之外的第四个人不知道指的是谁,不知道黄靓觉得谁一定晋升不了。我个人分析黄靓所说的保二应该是指我和卢枝,至于进三的话,我个人更倾向于陈靓海。虽说我对这次晋升充满了信心,但是毕竟不是百分百打包票的事情,事情果然出现了变化,黄靓在一次周会上透露,上级领导对我们团队今年的晋升名额做了限制,我们团队今年只给了一个晋升名额,形势一下子变得不那么乐观了。
按照我之前的计划,如果领导想留我在荷兰长期稳定发展,那么领导这次肯定会升我,毕竟我很多条件都具备了的,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不知道直属领导具体怎么想的,但是高层领导肯定是希望提拔我的。
我的核心优势就是:
1.研发出身,技术功底扎实。
2.愿意出差,具备在荷兰长期稳定发展的客观条件
3.英语很好,语言有突出优势
4.有显著战功,cu项目克服了重重内部阻力成功交付项目
5.有高层领导欣赏,跟高层领导有同样的爱好,并且能获得高层领导的高度赞赏
假如出于某些因,没有提拔我,而是提拔了别的同事,那么由于本次只有一个晋升名额,竞争激烈,那么也我更能接受一些。如果有多个人被提拔但是没有提拔我的话,那么我肯定就会选择回国发展了,因为这个直接就说明领导并没有想重用我的意思,当时特批我带家属出差荷兰可能只是由于项目紧迫的原因,所以迫于无奈才特批我带家属过来荷兰出差。这样的话,我就更希望回国好好规划下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不是在荷兰虚度青春。当团队的晋升名额压缩到一个时,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黄靓说他也没想到今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限制了名额了。我猜是不是因为黄靓没考虑晋升我,但是上级领导却希望晋升我,所以黄靓和上级领导产生了纷争,上级领导一气之下直接限制了我们团队晋升名额,这样如果最后晋升的不是我的话,至少我还不至于会离开荷兰。这只是一个玩笑猜想,真这样想就过于自大了。
在本次周会上还有一个小故事,项目经理许龙明因为项目需求,需要采购一批云主机,于是许龙明跟商务负责人金保咨询了下,许龙明在周会上汇报了这个事情后,黄靓毫不客气的说:“以后涉及到费用的事情一定要先经过我,没有我的同意不能擅自先去找商务同事”。隐约察觉到了他俩之间的一点火药味。
其实在我和黄靓以及许龙明三个人第一次一起见面时,我就察觉到了他两之间的微妙关系,当时因为我刚到荷兰,所以许龙明作为项目经理就带我介绍一些东西,我和许龙明在五楼办公位坐在一起聊着,突然黄靓走了进来,当时办公室很多人,但是黄靓只对我伸手打了招呼,并且加了我的名字:“嗨,阳飞”。我当时还有点受宠若惊,也热情的回复了他一下,此时在许龙明脸上隐约闪过了一丝不悦,不过很快被黄靓的另一句话打断:“你们怎么不戴口罩啊,赶紧带上,带上”。黄靓边说边走过了办公室,因为新冠疫情期间大家都戴了口罩。我自然立马从背包里拿出了口罩带上,但是许龙明却没有任何动作,我问他是不是没有口罩,他表示他有,但是他却不愿意带。对于他这种明显拒绝听从上级领导的合理要求的做法,我当时是有点替他担心的。
再联想到当初黄靓拒绝我的交通费报销时说过,他曾跟许龙明提过四次说我报得有点多,但是许龙明并没有将信息明确传达到我这,许龙明只找过我一次,但当时只是说油票报销需要提前报备,所以当时我回复他脑外以后还是坐公交吧。这是2021年1月5号的事情了,当时的钉钉聊天记录是这样的。
许龙明:“[截图],你这个有油费,你有车了?”。
我:“借房东的开了”。
许龙明:“去公司了噻”。
我:“今天么?”。
许龙明:“之前”。
我:“公司去得少”。
许龙明:“按之前晓杉的说法,开车的话,非因公是不进行报销的。这波先批了,后续只有是特殊情况,因公需要,给我说下,报备了的,才会批。”。
我:“哦哦,这样啊,那我以后还是坐公交吧!收到”。
许龙明:“[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