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
“那好,刘伴伴,给朕去铡刀来!”正德皇帝对刘瑾怒吼道。“油盐不进是吧!那就给朕死!”
“陛下,刘爷都快六十岁了,哪里搬得动铡刀,我帮他搬。”王资依旧无赖的说道。“刘爷,说,这附近哪里有铡刀,我帮你搬!”
王资一边说,一边就拉着刘瑾要出乾清宫找铡刀。
“王资,你真当朕不敢杀你?”正德皇帝的语气越发不善,完全没有开玩笑的样子。
而此时的刘瑾,这个从正德皇帝启蒙时代就服侍正德皇帝的太监,在正德皇帝身上体会到了浓厚的杀意。
王资停下要去搬运铡刀的脚步,回头向正德皇帝说道:
“陛下,你这个问题问就问错了,天底下就没有你不敢杀的人。”
“天底下的确是有陛下想杀、敢杀却不能杀的人,例如天下那无尽的祸国文臣,”
“但很明显我只是一个贱籍出身的良籍子弟,不属于这个范围之内。”
“所以在我看来,陛下应该问:‘王资,你真当朕不想杀你?’。”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我既没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世家做后盾,也没有师生关系复杂的同僚做帮衬。”
“如果陛下你真想杀我,我又何谈能站在这里与你说话?”
“伶牙俐齿,只会逞口舌之快!”正德皇帝还是有些不爽的向王资说道,但站在一旁的刘瑾已经听出来了,正德皇帝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杀意了。
正德皇帝当然舍不得杀王资了,先不说王资那旷古绝今的“才华”与“眼界”,
单单王资看正德皇帝眼中那份平视的态度,就让正德皇帝不舍得杀王资。
人有时候就是很贱,明明全天下人都在仰视你,突然有一个平视你,甚至俯视你的人出现后,你就无比珍惜这个人。
“圣上,你就明说了吧,你这么生气肯定不是因为我。”王资对正德皇帝说道。
“不是因为你个贪腐成风的锦衣卫?还能是因为谁?”正德皇帝反问王资道。
“我不是刚提了吗?肯定是文臣那边又出什么幺蛾子了吧?”王资用带有一点点幸灾乐祸的口气说道。
“你说的没错,接着。”正德皇帝将面前的三本奏折向王资飞了下去。
三本奏折王资也不可能一起借助,王资又没有三头六臂,只能放任奏折落地后再捡起来。
三份奏折里的内容也差不多,都是来限制皇权来了。
第一份奏折是钦天监一名官员的奏折,
是关于大明朝这次冬天一年没怎么下雪的奏折,
奏折前半段认为大明朝不下雪会影响农业,这点还是比较客观中肯的,
后半段就开始变味了,
这份奏折中,将大明朝不下雪的原因归咎到了正德皇帝的头上,
准确来说是归咎到刘瑾头上,
但刘瑾就正德皇帝的狗,帮助正德皇帝敛财与收权的工具人,
归咎到刘瑾头上不就是归咎到正德皇帝头上吗?
奏折也给出了解决大明朝冬天不下雪的方法——诛杀八虎一党后,正德皇帝再下发罪己诏,
用这种方式来感动上苍,好保证来年是一个丰收之年。
第二份奏折是一名地方大员的上书,
是关于各地入冬后百姓有冻死冻伤的奏折,
这份奏折倒是开门见山,
开篇没几句话后,就是对刘瑾与八虎的各种批判,认为是八虎一党提拔的官员导致的地方百姓民不聊生,
后半段也照例给出了他们文臣对于这件事的解决方法——让皇帝拨钱给地方的同时,诛杀八虎一党,
拨钱是为了安置流民,诛杀八虎是为了保证以后不会再有八虎一党的官员出来为祸地方。
第三份奏折的分量就比较重了,是户部尚书韩文的奏折,
韩文这篇奏折的基本上也没干别的,就是哭穷,
开篇就是哭穷,
从文章开头哭到文章结尾,
哭到最后韩文才提出了几句他想出来的解决办法,
韩文身为户部尚书,与刘瑾这司礼监掌印太监抬头不见低头见,也没直接说诛杀八虎一党,
韩文的解决方法中只是委婉的提了一嘴让皇帝注意一下用人,
解决方法的主要内容还是让皇帝减少国库对内帑的支出,或者正德皇帝直接从内帑里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