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资明 > 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百零二章

的人才不是正式入朝为官,就是在翰林院有一学士闲职,

同时他们都已经找好了靠山站好了队伍。

这些年轻人被拿下去后,就算各位大臣不受牵连也会导致羽翼折损。

“众位,咱们直接叫现在翰林院的庶吉士以及学士们去清查此案可好?”正德皇帝满脸和气的向群臣问道。

文臣这边齐刷刷的看向了内阁首富李东阳,希望李东阳站出来反驳陛下这种安排。

感受到身后炙热目光的李东阳,也只能站出来对正德皇帝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这些庶吉士与其他学士多为刚刚从科举中走出的进士。”

“这种人连观政都难以给出正确意见,让他们主持这种大案岂不是等着出问题吗?”

“这种大案一定要一个有深厚从政为官经验的大臣来操办更好。”

“李少博说对,一般的进士还真处理不了如此大案。”正德皇帝同意道。

正德皇帝再一次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内阁首辅李东阳的意见。

正德皇帝再一次坐在龙椅上思索谁适合办理主持此案。

台下的众人也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突然,正德皇帝微微皱眉,对着群臣们说道:

“不对劲,不对劲。”

“按你们几人给朕的意见来看。”

“主持操办此事的人,”

“既要有常年为官的经验;”

“还要年纪偏小有能力有精力;”

“最重要的是还要是一个闲职。”

“这种人咱们大明真的有吗?”

台下的群臣与国公以及皇亲国戚们又不说话了。

大明好像还真没有符合这三条标准,适合干这件事的人。

在场的所有人想了想,发现还是有人能干这件事情的,

也符合正德皇帝刚刚提出的三项要求,他就是——王资。

王资肯定年轻,他只有十八岁左右,正是精力旺盛、血气方刚的年纪;

从政经验方面也不用问,王资满打满算也有快一年的从政经验了,更重要的是参手过巡边与《田均役》推行这两件大事。

虽说王资此时的从政为官的经验比不过朝中老臣,但是对比那些刚刚结束读书不久的进士们来说,已经是极其丰富的从政为官经验了。

能力方面就更不用说了,王资可是所有推广《田均役》的大臣中,唯一一个没有激起民变的钦差特使。

至于官职是否是闲职?

锦衣卫从最高层的指挥使到最基层的小旗、校尉,这些官职有一个算一个,哪个官职是不是闲职还不是正德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正德皇帝如果让一个国公放下军权,可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勉强成功。

甚至肯定会到最后都没有让国公放下军权,徒费一番功夫。

更有可能直接导致国公兵变。

文臣那边也差不多,没有正当理由就拿下文官的实权,也可能导致文臣集体与正德皇帝抗议。

这里的拿下文官的实权,可不是单单让一个文官去从事闲职,将精力转移到查办大案之上。

而是彻底拿下这个文官官职所代表的实权。

现在事情闹得如此之大,操办此事的人肯定就要像英国公张懋说所,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此事上。

你一个身负重权的文臣要是查办此案,肯定要将手中重权交给他人代劳吧。

而且你又不敢直接让他人代劳,这样有“失察”与“失职”的嫌疑,说的严重点还有可能是“欺君”。

那么这名大臣就要向正德皇帝申请,申请他人来代劳自己的实权方面的事务,

找个人代劳简单,但是能不能在大案结束后收回此事务就不好说。

要是让文官互相代劳还好,就怕正德皇帝叫一个国公或者锦衣卫代劳此事。

所以说文臣集团内,特别是今日有资格参加大典的人,肯定要统一口径说自己的官职是要职,没有空闲时间。

总之,多方面考虑来说,王资从客观条件上来说就是最适合此案的主持操办者。

但王资刚刚被赶出去,加上王资可是阉党刘瑾一党的核心人物之一,没人敢举荐王资去操办主持这件事情的。

刚刚正德皇帝与王资那一番“对骂”大家伙可是都看在眼中的,

谁看不出来正德皇帝还是颇为宠信王资的?

那叫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