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掌灯,外头越发幽暗,陆炳伸了个懒腰走了。
陈赤忠与沈从云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二更天。
看到道痴屋子里依旧点灯,少不得站在窗口招呼两句。
灯光摇曳下,两人虽面带乏色,可是眼角都带了喜悦……
翌日,王府小厮送来白服。陈赤忠与刘从云两个,用了早饭,便各自学差事去了,乐群院里又剩下道痴一个。
道痴闲着无聊,想着要不要趁机回家一趟,不过想想现下不好去世子身边请假,而王府护卫又正森严。
还是觉得不方便,他就暂时放下回家的心思,坐在书桌前,从书架上有抽出一本书,并不是四书五经与时文这类的应试书,而是一本小册子,是一位致仕官员编撰的,关于文官栓选的小册子。
大明初年,文官是四途并用,举荐、监生(举贡)、进士与吏员。天顺年(英宗年号)后,举荐渐废,只剩下进士、举贡、吏员三途并用。还有一种说法,是进士、举人、岁贡三途并用。
按照后者所说,道痴即便乡试失败,只要国子监肄业,就有补官资格。
可是入了仕途后,在选人上,还分“资、级、年、次”。即便从吏员开始做起,想要升官谈何容易。要知道,杂牌官与进士官还不同。进士官是满九年升两级,杂牌管能不能升级,还要看功绩如何,上面有没有空缺。
想要在官场出头,还要考进士。
一甲入翰林,二甲、三甲除庶吉士外,则栓部随缺注选。二甲内主事、外六品,三甲内评事、行人、博士、中书、外县令、推官。
一甲“进士及第”二甲是“进士”,三甲是“如进士”,三甲者起步与升迁速度,与前两甲差距甚远。
不说旁人,就说今日来传旨的钦差之一,礼部尚书毛澄,弘治六年的状元郎,入翰林院为编撰,而后是侍读学士、学士,入仕十五年后升吏部侍郎,又两年升礼部尚书。十七年的时间,从六品升至正二品,成为京堂之一。他同科的三甲进士,假设是外授知县,成绩不好不坏,九年升两级,现下还在正五品的位上熬着。
就如王青洪,除了杨家提挈外,一甲出身也占了便宜。
一甲与三甲升官速度,这就是这样大。
道痴抚额,举人现下自己都觉得费劲,更不要说进士。想多了,想多了。
现在还不是全部心思用来看书的时候,若是不趁着世子继位前混交情,以后宫里宫外相隔,怎么亲近?
想到这里,道痴放下书本,也换了白服,出了乐群院,往陆炳家去了。
从现下开始,想要见世子怕是都费劲,陆炳这里还是要更亲近些为好。
不想,走到陆家院子门口,正好与陆松与陆炳父子迎面碰上。
陆松的神色有些阴郁,陆炳却雄纠纠气昂昂的。
陆松停下里上下看了道痴好几眼,犹豫了一下,将道痴拉到一边,道:“二郎,有一件事,你自己拿个主意。”
道痴见他如此,诧异道:“大人请说?”
陆松犹豫一下道:“殿下身边要增几个侍从……”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为万一王妃选侍从
“侍从?”道痴闻言,有些不解。
这个时候添人,还是侍从?世子马上就要进京了,身边内官、侍卫一堆,还需要添什么人?
陆松四下里望了望,压低了音量道:“是王妃的意思,进京前要安排几个与殿下身量的侍从,随着殿下一起进京。”说到这里,顿了顿道:“路上殿下有不便宜之处,也好方便一二。”
原来是替身,看来是担心安陆至京城这两千多里路不安全。
道痴直觉得满脑门黑线。
世子出身尊贵,骨子里极为傲气,会愿意用替身?再说,在京城奉迎天子的钦差跟前,如此行事,也忒小气了些,倒像是信不过他们,这不是得罪人么?
而且世子身份已经不同,是嗣天子,要是嗣天子不安全,不是说明有人谋反叛乱?得罪宗室。
怪不得陆松提及此事,脸色发苦,想来也不赞同如此行事。
“殿下怎么允了?”道痴好奇道。
陆松苦笑道:“王妃一直哭,殿下至孝,除了答应,还能有什么法子。”
没等道痴说话,陆炳在旁急了,道:“爹,别叫二哥来了……咱家还有小炜,二哥家只有一个男丁……”
陆松闻言,望向道痴的目光也带了几分踌躇。
道痴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