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截胡
杜云笑着说道“多谢孙叔帮忙,我那手艺实在是不行,也就只能干些粗活,使劲往里挖,至于修边之类的精细活,还得请孙叔帮忙。”
“你是在外面做大事的人,哪里懂得这个,挖窑洞这种活,让我这种粗人干就行。”
杜云很想说我那是懒,不想干这个。
挖窑洞还是会的,只是不想干而已,当然这就不会跟他说。
让他们先干着,杜云晃了晃自己收获的野兔,表示咱们今晚再喝两杯。
孙玉厚赶紧摆手拒绝:“小杜用不着这样,我们就是帮个忙,哪能天天在你家这么吃。”
“没什么,这就是我自己在山上弄的,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说是如此哪有那么容易,你看看那些好东西,哪怕村支书家也没有这么好的。
没想到他竟然怎么能。
杜云笑呵呵的让他休息一会一起吃饭。
自己则过去炒菜做饭,见杜云对他们这么好,三人心中感动,哪里肯坐下休息。
当即又投入到挖窑洞的劳动中。
杜云摇摇头,没有管他,有他们帮忙,正好可以更快的挖好窑洞,然后娶你女儿。
田福堂路过,看到他们辛辛苦苦挖窑洞,很惊讶。
“杜云,你这是真改邪归正?”
“田叔说的什么话,什么叫做改邪归正,只是在外面闯荡的烦了,怕被送去教育,只好回家准备好好干活。”
“这才对,你来生产队保证让你饿不着。”
可也好不了。
孙少安也是个好把式,摇耧、锄地、起垄样样精通,深受村民敬佩,十八岁就被选做一队的大队长。
结果呢,老人孩子齐上阵,一家人从年前忙到年尾,累死累活,年年超支闹饥荒,实在惨的很。
他要跑去干活,一天天拼死拼活,累个半死,一年到头也就收获三百六十斤粮食。
够不够三百六十嘛,少了给你补,叫挂欠,日后想办法补。
多了上交。
当然有的地方也会根据情况不同,能分到五百二十斤,但这是上限,绝不可能再多。
这是毛粮,还没加工的那种。
360斤毛粮,按出米率70%计算,是252斤,每人每天不到7两粮食的。
林林总总总是饿不死的,但也吃不好,若是家里人口多,不想着办法,累死累活也没用。
眼珠一转有了主意。
“田叔说笑,我从没有干过活,哪里能受得了生产队的苦。”
“那你打算怎么办?”
“我在外面学过医。”
说着他从家里掏出一本赤脚医生大全,书早已被翻的稀烂,表明他的确刻苦刻苦用功学习过。
“你还是医生?”
“那当然,不管是牲口还是人,我都能治好。”
田福堂眼都是亮的,他们也想有个医生,但不好意思,整个石圪节公社只在公社那里有几个医生,至于他们村乃至周边几个村都没有。
若是杜云真的能行,那不要太好。
“那回头我得看看你的本事。”
“田叔放心,没问题的,不管是牲畜还是人,我都能治病。”
当年他在牧场做医生又岂是说着玩的,不说医术有多厉害,做个赤脚医生还是绰绰有余。
杜云说着,随后邀请他一起吃饭,田福堂摆摆手拒绝。
杜云也没坚持,送走田福堂,喊来孙玉厚他们过来吃饭。
孙玉厚惊讶询问“杜云你真的会医术?”
“孙叔你真会说,人命关天,这种事也能开玩笑吗,回头我给奶奶看看,让你看看我的本事。”
“这能行吗?”
“没什么。”
这是自己的奶奶,他为何不同意。
窑洞并不是挖一个洞算完,还需要外面的窗户大门。
这不容易,黄土高原上树木较少,连带着木材的价格比其他地方高得多,哪有那么容易制作。
最好的办法还是请人制作。
吃着饭杜云请教孙玉厚,打听哪里有人懂得制作门窗家具。
没办法前身过得烂怂,家里连几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家里除了一口破烂窑洞,就没有其他好东西。
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不敢,天天在外面闯荡,家里收拾那么好干什么。
弄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