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此时金朝的首府燕京却是一片萧然,无数的白布挂在大街小巷,街上空无一人,整个城散发着一股寒气。
而在皇城中,金朝的文武大臣,皇室宗亲都是披麻戴孝,所有人都跪在先皇的灵位前嚎啕大哭。
原来,就在当月,乾圣皇帝元师雄病逝,享年八十九岁。
这是一个矛盾的皇帝,年轻时候的他励精图治,将整个金朝变得十分的强大,并开创了一个盛世。
但当他步入晚年的时候越开始挥霍无度,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亲手将自己大半辈子攒下来的财富消耗殆尽,并且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个衰弱的国家。
在灵堂最前面的一个身穿孝服的年轻男子确实面色凝重。
而这个人便是当今太子,日后的嘉康皇帝元宗承。他的面色之所以凝重,是因为他接下来面对的事情很复杂。
就在昨天,他刚刚接到战报,乾圣六十年十二月,台省的天理教叛军已经登陆浙东,而秦岭地区的白莲教贼寇也已经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
接下来的局面绝不会轻松,面对这个开始千疮百孔的江山,这位年仅十六岁的皇帝暗暗发誓,绝不能将祖宗的江山葬送在自己的手里。
待到葬礼结束,元宗承立刻叫来了大臣到自己的书房议事。
“诸位爱卿,现在叛贼陈笙已经进入浙东,原本已经被先皇几乎消灭的白莲逆贼在秦岭已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朕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皇上,臣以为应先围剿白莲逆贼,对于陈笙,等到白莲逆贼彻底消失,秦蜀再无叛乱的时候,再进行围剿。”
说话之人便是正一品的武英殿大学士杨伦。
杨伦,武英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傅。乾圣四十年状元,做官二十载,为人沉稳。
“为何?”
“其一,白莲逆贼在先皇的雷霆手段下已是苟延残喘,而陈笙确是兵强马壮,锐气正盛。
其二,叛贼陈笙在浙东屠杀缙绅,这是在自掘坟墓,不用等朝廷出手,百姓便会自己将叛贼击退。”
“其三,陈笙攻入浙东,并不熟悉浙东的民事,朝廷在浙东经营数年,对于当地十分的熟悉。”
说完便是一脸的洋洋得意,但话音刚落,便传出一道反对之声。
“大谬,朝廷不去剿灭陈笙,却为了一个苟延残喘的逆贼费时费力,诺是放任陈笙做大,只怕朝廷在想剿灭,只怕是来不及。”
发出反对的便是掌銮仪卫事大臣纳兰元醇。
纳兰元醇,掌銮仪卫事大臣兼掌旗将军。
“陈笙之心乃是亡我大金,白莲逆贼已是苟延残喘,派人招安便可解决秦蜀之患,朝廷应该立刻派遣大军来剿灭陈笙。”
听到这话,杨伦这时面色铁青,但接着便立刻行礼。
“老臣复议。”
没办法,金朝乃是以一小族而临大国,女直一族的地位远远超过他们这些汉臣,贸然反对只怕赢得皇帝不满。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元宗承却同意杨伦的手法,接着便是立刻发布诏命。
“现令西北将军调兵进入陕甘,在让陕西提督尽快进入秦岭,彻底肃清匪患。待到白莲逆贼彻底肃清后,全力剿灭陈笙。”
而此时的秦岭大山中,一只手拿武器的农民正在山间小路上行军。
在队列的最前列人衣衫褴褛,手里的兵器稀少,有的甚至是拿着农具行军,身形瘦小。
而后面跟着的人头带白布,他们的精神要比之前的那只要好,并且手里的兵器他们也基本上是人手一件。
而在队伍的最后的却是穿着整洁,他们的脚上甚至还穿着缴获的军靴,而他们的武器也要比刚刚的要精良许多,甚至是有着成规模的火铳,已及优良的战马。
而站在这只队伍中间的却是一个骑着骏马的中年男子,而跟在他旁边的确是个三十而立的青年。
“叔,咱们接下来是去哪里。”
“蜀省,咱们现在从陇南走,沿着山道拿下,直扑绵阳。”
“离成都太近了,只怕蜀省的提督很快就赶来了,到时候咱们又要回这山沟沟了。”
“不不,世文,咱们干的是掉脑袋的活,要想不被困死,那么就必须冒险,而且并不是只有咱们这一路。”
说完,便是立刻驾马前行。
不一会儿,便是一座不大的城池摆在了义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