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令允许各省巡抚训练乡勇后,为了更好的管理以及更好的防止地方巡抚的做大。
元宗承正式设立督师一职,淳于光泰任命为甘秦蜀豫鄂五省督师,文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王文熹为浙闽赣湘苏五省督师。
两人几乎统治了金朝五分之四的兵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可以让这些兵马完全听命于他。
其中,归淳于光泰指挥的尹朝宠,项书安是地方派,在滇黔通过原有军队重新挑选训练并成一军的李光升是文臣派,淳于光泰自己是皇族派。
另一边的情况也是差不多,地方派的刘昌时,孙庭相,文臣派的王文熹,江祥庆以及皇族派的湘省巡抚完颜回显。
两者情况可以清楚的看到地方实力派的强悍,而之后的战争便是三派之间残酷的政治斗争。
在两人得到任命后,元宗承便要求令人立刻进攻,就算不能彻底剿灭,也要削弱对方。
这就有点不讲理的,淳于光泰倒还能接受,但王文熹就比较头疼了,毕竟现在的革命军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就算这几年义军的实力有所提升,但和革命军还是有些差距的。
而元宗承也明白王文嘉的难处,专门调了十万人交给他指挥。
就在王文嘉南下时,应天开始交战。
嘉康三年一月,陈笙在新年来临之际带着郑存儒,李钊文两位战将,并且集结了整整八万大军再次向应天来。
而此时的刘昌时则是在应天疯狂的征兵,在短短三月训练出了三万大军。
为了更好的抵抗,刘昌时更是将所有的火炮集结在城墙上。
一月中旬,两军相遇。
双方互不相让,不断的打击对方,枪炮声不断。
在陈笙的亲自领导下,革命军不断的顶着炮火向前进攻。
而金军也是不甘示弱,不断的还击。
这样的战斗更是打了整整三个月,不断地有人死在这片战场上。
整个应天府被重重包围,三个月的战斗让双方筋疲力尽。
最终在三月,陈笙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在长达三个时辰的猛烈炮火下,应天府的城墙被轰开了一个缺口。
之后不断的有城墙被炸塌,而李钊文,郑存儒身先士卒,亲自冲在最前线,带着骑兵冲入城中。
但皖军依旧顽强抵抗,双方又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应天府中的每一个街道,每一个巷子都在争夺。
而刘昌时更是亲自上前线,后来在部下胁迫,最终逃离应天。
由于第而次应天之战的惨烈,陈笙的八万大军损失两万,皖军几乎全军覆没。
为了更好的建设,陈笙放弃了将应天当成首府的打算,从各地调来物资救灾。
而另一边的王汝恭在被尹朝宠打退后,边一路向东逃窜。
在陈录被击败后,由于豫西长时间的战乱,大量的流民开始出现,甚至是一些地主也被迫逃亡,成为流民。
最终,小地主卢万彬在平陆率三万流民起义。
而卢万彬的起义也导致了王汝恭的彻底失败。
此时的淳于光泰便是在南阳练兵,而在鄂西彻底平叛后的项书安边被前者调到的北方以便彻底平定秦省的叛乱。
而卢万彬的起义也导致了计划的搁浅,为了剿灭,淳于光泰从濮阳,安阳,许昌,长治,晋城甚至是从榆林,太原调来了近十万的金军来围剿两人。
最终,卢万彬逃到了商洛,并且面临着淳于光泰和项书安两人的重兵。
而王汝恭则是在邢台被七万金军重重包围,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在邢台的义军在缺水断粮的情况下奇迹般的挡住了金军的进攻。
武器断了就用石块,石块碎了就用拳头,整个邢台就是一座地狱。
最终王汝恭迎来了他的末路,在城破那天依旧奋战,最后被人用火铳打中脑袋战死沙场。
此战相当惨烈,王汝恭的四万义军全军覆没,而金军也是损失重大,七万义军在破城后不到六千。
而王汝恭的战死标志着豫西也进入了一段平静的修养期。
在这两场战役后,两位督师发起了各自的全面进攻,嘉康三年的风暴来临了。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