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京城外国语学院庄严宽阔气派的大学府门前,韩玉和跟大儿子王旭东仰慕的看着学府门上挂着《北京国际语言大学》的门匾。俩人一个盼而不得,一个不得不舍。如今能踏进这学府的大门,也算是了结今生的遗憾吧。站在旁边的韩静都能感到他们身体因激动而颤抖着。
之后他们三人在接待新生的老学长带领下走进这神圣如皇家府邸的大学校园。办完入学住宿手续,韩静把自己的行李和学校发的被褥放到自己的床上,简单归置了一下。挎上装着贵重物品的书包,锁上房门走出宿舍。
明天爸爸和哥哥就要回去了,她要陪他们好好转转的,看看这大学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让人向往不已。第二天韩静恋恋不舍的送爸爸跟哥哥上了火车,直到火车开远看不见了。韩静才转身看着这个陌生繁华欣荣的城市,让她倍感孤独无助。
但身负希望和重任的韩静挺起胸迈着有力的步伐,勇敢的走向前方。开学后韩静除了必要的活动去参与,她很少跟同学们掺和,每天基本都是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图书馆,与人有些格格不入,但她学习好人勤奋,也和善无是非,所以大家还比较容纳她,背后称她是拼命黑妞,说她又土又黑,是乡下除了学习好,啥也不懂的农村傻大姐。
其实他们也没说错,当这些话传到她耳朵里,她放下书,对着跟她说这话的舍友笑了笑,又看了一下闹钟,“糟糕快过饭点了。”说着她拿起饭盒向食堂跑去。丢下想看她反应的舍友。
其实韩静对这些传言也很生气很愤怒。每当这个时候,她就想起父亲的教导“要知道自己的初心,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来,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要让那些无聊没有意义的事非影响自己的目标。”
然而树欲止而风不停,烦恼就像苍蝇一样无处不在,每当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就来图书馆,在书的海洋里痛快的畅游,这样她就可以避开那些烦恼和不快。
很快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因为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学校给老师和学生放了三天假,并给在校学生每人发一块月饼。因为有三天长假,好多学生都相约外出旅游,韩静没去,她也舍不得去。
她很清楚家里的情况,爸爸和爷爷的身体都有残疾做不了农活,三弟又在镇上上学,家里的地都是奶奶妈妈和在上小学的小妹在耕种,由于都是女的力气小于男的,这庄稼收成交完公粮,剩下的都不够家里一年的吃喝。
现在她上了大学,这开销就更大了,尤其因她上学而置办上学所需的物品,家里几乎倾其所有,就怕她在这繁华的大城市,让人看不起而受欺负。虽然现在大哥学徒和父亲教书都有工资,但每月还完欠款和她的生活费,爸爸和爷爷的医药费,就所剩不多了。为此韩静都是很晚才来食堂吃饭,那样就没人嫌弃她只要馒头不要菜。她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吃着馒头就着免费的剩菜,还被人称赞为因学习而废寝忘食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