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感觉我自己这话说的没过脑子,我便闭嘴看着这帮河南人鼓捣起来。
约摸半下午的时候,老周拿来各种零食,堆到一块儿,说到:“来来来,吃饭了,吃饭了,那个墓子里的瘴气排的快差不多儿了,一会儿吃完东西咱去项目看看。”
我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看着那帮河南人。
河南人那边儿也在吃东西,但是看上去他们吃的东西要比我们好上一些,他们有熟食,还有一些快餐什么的,而我们只有卤鸭蛋,卤鸡腿儿,还有馒头。
我倒是对吃没啥讲究,吃的东西反正能吃下肚,能吃饱就行了,我也不要求那么多。
不过他们那边儿吃着,黄二难免就有一些抱怨,看到他长得高高胖胖的,估计平时也不少吃东西,他撅着嘴有些没好气的说道:“人家在那边儿大鱼大肉,咱这儿只能吃咸鸭蛋啃馒头,啥日子嘛,都是一块儿盗墓的,咱们咋就这么差嘞?”
老周没说啥,只是狠狠的瞪了他一眼。一旁的老黄照例给了黄二一脚,说道:“你话咋那么多嘞,吃饭都堵不上你的嘴。”
他们那边儿吵吵嚷嚷的说着话,我却竖着耳朵听之前那位道长一直在高谈阔论,像是在说着什么跟盗墓和驱魔有关的小故事。
我侧耳倾听,前半截儿还都是言之有物的东西,听着让人感觉这道长肚子里真有货,能学到不少东西,但是说着说着就跑题儿了,这孙子又在吹牛了。
当下不理会他,赶紧把肚子填饱,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符包再给老周几个人,小声说道:“一会儿下了墓子,如果遇到啥情况的话,我也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去救你们,你们拿着符包放在贴胸口或者贴肉的地方,能管点儿用。”
我没把话说的太死,主要是怕墓子里的邪魔如果太凶的话,我这破玩意儿估计起不到啥作用。
当然,里边啥也没有是最好的了。
几个人依言接过我的符包,都放在了贴胸口的位置。
只有黄二贱兮兮的把符包塞进了自己的内裤里,我好奇的问道:“你放那玩儿里干啥呀?能管用吗?”
黄二笑了笑,说道:“曹师傅,这就是你不懂了,天大地大,儿子最大,哪怕咱残了,最起码咱还有钱呢,能娶媳妇儿,能有后代,这块儿要是坏了,那可就是个太监了,进宫都没人要那种。”
黄二这么一说,我不知道如何作答,只是尬笑了一声,同时琢磨一会儿我要不要跟他学学,毕竟他虽然没孩子,但是人家体会过人生大道,我这孩子也没有,人生大道也没体会过,现在还是处级干部呢,反正我符包儿多,往哪儿塞都行。
过一会儿,等我们把饭吃完了之后,开始陆陆续续的顺着盗洞下到墓子里边。
因为提前准备好了照明装置,就不用准备强光手电筒了,不过我为了以防万一,兜里还是揣了一个,当然包括之前黄二给的我那把匕首,我也带在身上。
进到里边儿之后,你还别说,这地方儿别有洞天,主墓室是大概是一个200到300平方左右的空间,有六个耳室。
灯光照过去,墓室的上方是数不清的琉璃瓦,上面还会有各种图案,不过看不太清楚,两旁边是各式各样的壁画,基本上是描绘了这位清代王爷的生平。
我正想要说点儿什么,之前那位河南人的驱魔师傅店点点头说:“人人都说满清鞑子是蛮夷,现在看来他们也吸收了不少咱们汉人的文化嘛?”
很显然,那位河南道长手里也准备了一个特别精致的强光手电,他拿出手电,径直将光束照向壁画,口中啧啧称奇,说道:“你看这壁画,啊,画的颇为精致,虽说过去这清代的王爷不太讲究修陵墓,但是到了乾隆年间以后,官员们穷奢极欲,更何况这些王爷修建的陵墓也是一个顶一个的好,不过这陵墓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大。”
那十几个河南人的小弟很是自然的凑到跟前捧臭脚,那道长一得意,便又洋洋自得的点评了起来:“这要是我没看错的话,这墓子应该是乾隆年间或者康熙、雍正年间的,这个时候的陵墓啊,一般不太主张铺张浪费,但是康熙年间后期就开始讲究这些了。”
听着那位河南来的道长对墓室里边的陈设和一些历史掌故评头论足,我在旁边只是简单的听了一下,并没有走到跟前儿去,对我来说,什么历史掌故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保命。
这边那位道长正在评头论足的时候,我听到左侧的墓室有人传来一声声惊呼:“我操,这里边儿好东西真多呀,快快快往里边儿拿,往里边儿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