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长的电报中,要求李定国团北上,参与到对武汉的攻击中,因为第一军现在主力是推进到江西省边缘,准备与孙传芳部进行战斗,但是他又想在湖南湖北中分一杯羹,于是命令原本也准备调入江西的李定国团立马北上,“伺机攻取武汉重镇”。
李定国收到电报后也高兴,因为武汉是北伐后期国民党军的第一个中心,与蒋介石后来建立的南京遥相呼应。后来因为共产党问题这两派还发生过一些对立,即武汉中心表示,可以留。但是南京临时政府要求清剿共党,虽然最后是满汉合流,一起剿杀共党,但是这也说明了北伐时期,共产党人在武汉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倘若他可以提前抵达并攻克武汉,他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示警,让这个时期的共产党人保留更多的军事实力和人才,因为他觉得这些牺牲是最没价值和意义的。
于是他急忙打开地图,看了看,简单标注了第四军和第八军的位置,昨天传来的汀泗桥大捷,吴佩孚部退守贺胜桥,历史上他没两天就又败了,然后退守武汉。凭借着大城市的坚固顽强防守。
按照我们到那里的距离,两天的急行军是足够的,但是...
李定国还在思索,不知如何是好了,赶过去没问题,但是他发现过了贺胜桥,都是一马平川,没有任何险要,而且现在双方主力就在贺胜桥决战。倘若让吴佩孚大部退回武汉,攻城战是让李定国接受不了的。
他回想了一下历史,武汉是被围困一个多月后,内部的部分吴军起义而瓦解的,那...突然,他记得补给点有一千多套吴军的军装,实际上这个时期各个军阀因为一些历史缘由,都是仿照德国的普鲁士风格的,所以他们的军装款式是一样的,只是颜色不一样罢了。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武昌城肯定守备空虚,这是个浑水摸鱼的机会。
“让第一、第二营换上吴军军装,命令所有部队,准备出发了!”
“收到!”
就这样,整团改编后总人数达到2551的李定国团就出发了,因为他们本身没有配备有任何的重武器,轻机枪都少,所以他们很适合远距离长途奔袭。所以李定国打算先让一二营装作吴佩孚的溃军先进去控制住城门,然后后续部队跟进,控制住兵力空虚的武昌城。
他让部队只携带了两天的干粮,就拔营出发了。
由于他们要绕过正面战场,所以要穿过很多丘陵和树林,但是一个月的训练成果让整个团的行军速度堪比平原。
同时李定国很自信攻克武昌城,因为这一个月他还训练了整个团的巷战能力,说实话,他也不懂巷战,但是他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他召集全团一起来讨论,分小组讨论,就讨论在城市里怎么干掉你的同时不让你干掉我。有一些有经验和思考的战士就有很多想法,虽然有时候他们的表达让其他人不太懂,但是他们会直接现场演示,有时候李定国见到战士可爱的模样,也忍不住笑,说了一个其他人听起来莫名其妙的词语“伏地魔”。
李定国让识字的军官记录下一些通用的方法,然后记成小本本分发到各级基层骨干、指挥,然后利用旁边较近的县城开展演习,因为驻扎在这里的这段时间里面,李定国团表现出来的军纪让当地百姓很是放心,而且李定国还组织战士帮忙当地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修桥修路等等,还剿灭了当地的土匪,这为当地人称颂了很久。
最后开展了两场近乎实战的对抗,县城的百姓可看得热闹。结果就是陈到领导的第三营取得了最高综合成绩。
这让曹望大呼不服,要求重赛。但是时间不允许,但曹望也想着实战才能展现真正的实力,这让分到先头任务的他很是高兴,拉着部队跑在了最前面。因为李定国给各营的任务就是一二营分别控制两个大门,三四营随后分别跟上,就是各营单位任务基本不冲突。
所以他最后的一个命令是:“各营单位随即应变,除了目标任务,具体行动由各营自己发挥。”
于是,一二营相互竞争般跑起了马拉松,三四营紧紧跟上,而团指挥部包括教导团夹在他们中间不甘示弱。至于后勤连,因为带着辎重,李定国就让他们去与第四军主力汇合了。
当国民革命军湖北的主力和吴佩孚主力决战的时候,一支“飞军”以让那个时代难以置信的越野速度开向了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