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回到民国:整训德械师 > 第17章 布置武昌

第17章 布置武昌

攻下武昌城后,李定国的整个指挥集团都是十分欣喜的,等到明天这个消息传出去,必定是举国震惊甚至世界哗然。他们心里都有满满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什么是军人需要的?是打胜仗!是有一个能带他们打胜仗的英雄!是国家的肯定和认可!

在这些指挥官的心里,已经把李定国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划上了等号。仔细回想,从北伐誓师到现在攻克武昌,李定国让他的部队做的只有一件事,“准备打胜仗”。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难道他们不突袭武昌就打不下来了?巷战能力只有这次突击的时候才能用?恰恰相反,巷战能力反映的就是一支部队的现代化攻坚能力,李定国知道今后中日之间的会战都是围绕大城市展开的,打的就是巷战。光在上海,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老蒋最精锐的二十多个德械调整师都填进去打光了。

由于心情十分的愉悦,各指战员相互述说自己在这场战争中有什么样的亮点,相互交流经验,甚至有一些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怎么打,但这样打就是舒服的,给自己的打法取了一些名字,有什么“回头望月”,还有一个叫“套住他的头,然后使劲摇摆”。

李定国不想打扰这和谐的一幕,但想到战斗并没有结束,于是他抬起双臂,手掌压了压:“同,,,兄弟们,战斗还没结束,明天我们还有更大的果实等着我们。”

曹望抬手撇了撇,毫不在意地说到:“嗐,都是一些残兵败将,我老曹只许五百人可以守他五万!这叫什么?这儿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曹望在卖弄他为数不多会的成语。

虽然有点吹牛的成分,但是李定国认为明天守住武昌,并协同第四军、第七军围杀吴佩孚大部的目标甚至比这次突袭战都轻松。武昌西边是汉阳,西北边是汉口,基本没有部队,这个李定国丝毫不担心,因为历史上武昌汉阳的守军现在基本都在前线进行决战,就算吴佩孚想从河南调兵过来也赶不及了。

这武昌城作为华中枢纽、重镇,吴佩孚他是屯了很多武器粮食的,虽然主力决战已经消耗了很多,但城内还是剩了不少,特别是粮食。

虽然吴佩孚并不想退守武昌,但是能混到他这个级别的,都会考虑到整个战场大概率会发生的几种情况,所以他调集军队去贺胜桥一带时,又往武昌运了四万人一个月用量的弹药粮食,还有一些武器,都还集中在沿江码头呢。李定国部清点完码头武器后,共计有两百多挺轻重机枪和五千杆新鲜出炉的汉阳造。

历史上的武汉刚好只坚持了一个月左右,汉阳的一个师就起义了,整个武汉就从内部瓦解,起义军打开城门欢迎国民革命军。

摆在码头的这些机枪可把曹望看花了眼,像摸着什么一样摸着一挺又一挺,啧啧称赞。

在清点完武昌城的整个战果后,李定国眼前一亮。他现在手上有的机枪可以组成简化版的二战初期德国的步兵班配置。因为李定国团专门训练过三人小队制,一个班有12个人4个小队。

现在缴获的机枪加上原本带来的十几挺共220多挺,足够给全团每一个班配一挺机枪,由各班里的一个小队负责机枪的射击、协助(运输和观察)、换弹三件事,提高机枪的压制力,然后剩下九个人当然就是步枪,因为没有冲锋枪。且班长还要配望远镜、指南针、地图包等一系列辅助作战工具的,当然目前现在也没有,只有营级和部分连级有。

要问李定国怎么知道这些的?接触到的,他看过几本写苏德战场的历史书,虽然细节大多都忘了,但这个德国步兵班配置他还是记得的。

其实李定国对全团的改编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变动,但实际上对于整个班的火力、压制都有比较显著的提升。

收编了条件合格的守备军拼凑成临时四个营共两千多人,负责主力2500多人的后勤,因为李定国不想影响主力营的战斗力,所以只有教导连两百多人带这两千多人,战斗力很难得到保障,但是李定国也没打算让他们顶在第一线,他们刚刚投降,立场、意识都没有得到锻炼,怕不是一冲就溃了。为了再多一层保障,李定国带着他的警卫连充当督战队,就守在这些临时营的后面。

由于有充足的弹药,李定国给全团的要求是:“别装你那射击技巧,这场战斗你能开枪就别瞄准,有人给你运子弹,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压制吴佩孚的溃军,等到兄弟部队合围。”

两千多的后勤,基本实现了一人对一人的后勤补给。战斗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后勤员扛着一箱子弹在等着正在射击的战士用完他旁边的一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