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韩城,鼓楼。
冬日的暖阳并不热情,挥洒的光,仿若被凛冽寒风吹散,让人感觉不到暖意。
鼓楼下一片忙碌景象,柴火点燃的浓烟,缭绕在空中,数十口大锅下,火光熊熊。
距离鼓楼百步之外,无数衣衫褴褛的妇孺老弱,在风中瑟瑟发抖。
李顺不知道这些人是什么时候来的,天刚刚亮时,他跟着那些米商的人过来,人群就已在那里等待。
他们个个手持盆碗,伸长脖子往这边观望。
萧瑟寒风,将他们吹的身形佝偻,眼中火热的盯着这边。
汪知县命他监察施粥一事,他先是看了一旁堆积的粮食,不是新米,但也没有发霉,这已经足够了。
至少汪知县的威势,让这些米商没敢拿些发霉的粮食凑数。
“卢掌柜,待会可要维持好现场秩序,那些乡亲饿的急了,万一冲撞现场了,可就不美了。”
李桓对着干瘦老者叮嘱,此人正是这次米商们推出来的管事之人。
“李伍长放心,单单是咱们这些人,维护秩序已绰绰有余,还有李伍长坐镇,那更是十拿九稳,不会出乱子。”
卢掌柜对着李顺客气说道。
他是卢家城南米铺的掌柜,为人精明能干,这也是卢高轩派他过来的原因。
见李顺不再说话,他又转头对着身旁一个高壮的黑脸汉子叮嘱,“李厨子,你把这个火再大一些,那边乡亲都饿的急了。”
“卢掌柜,你这就是外行了,火大了,粥也就容易糊锅,可惜了粮食。”
李厨子不是很给卢掌柜面子,粗着嗓子回怼。
“李厨子,俺是看那些乡亲挨饿受冷,你在这阴阳怪气的,什么意思?
卢掌柜当然不吃他这一套,更没有惯着李厨子。
“乡亲们挨饿受冷,你说的轻巧,那你倒是自己捐粮,何必拿着别人的粮食在这邀买人心?“
他是范家米行的厨子,人也是跟着范氏父子从山西过来的老人,平日里范氏父子对他小恩小惠不少,主仆感情不错。
昨日傍晚被范孟同吩咐来这边熬粥,当时觉得奇怪,后来又听到范氏父子的只言片语。
范彪言语间怒气冲冲,什么自家粮食是其余米商的二倍,卢高轩不仗义,他当时心里不明所以。
等到了鼓楼这里,看到其余米商运来的粮食,仅仅是范家一半,登时心里了然。
其不知前因,只以为自家老爷被这群韩城本地佬给欺负了,对着这个卢掌柜横眉冷眼。
“嘿,我说你一个厨子,只管好饭就行,超心那么多做什么。“
卢掌柜冲着前面一招手,七、八个帮忙的伙计都跟着过来。
“李老弟,这人那,贵在自知之明,韩城这地,还得是咱们韩城人说的算。”
李厨子看到对面阵势,也不再言语,范氏父子把粮食运来之后,就留下他一个厨子在,胳膊弄不过大腿,李厨子暗暗忍了。
一旁的李顺看的暗暗咋舌,这卢掌柜还真是霸道。
“卢掌柜,我到那边看看。”
李顺一指对面等着施粥的人群,带着两名差役,径直往前走去。
汪知县指派他前来监察施粥之事,倒是没寒颤的让他一个人来,派来孙大和王六两个衙役跟随。
不足百步的路途,眨眼间,三人已经到人群面前。
众人见李顺一身营兵打扮,腰间还挎着长刀,后面还跟随两个衙役,都是往后退去。
晓得这些人是惧怕自己这身装扮,李顺无奈,没想到穿越到明末,还狐假虎威了一把。
他脸上露出和善笑意,开口说道;“这锅中粥每人一大碗,大家伙待会排队分发,莫要造成骚乱。”
“谢军爷。”
“军爷放心,大家都懂规矩。”
人群中响起寥寥回应。
李顺看向人群,这些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麻木。
目光皆是躲躲闪闪,带着畏惧,只有望向那边忙碌的煮粥场景,眼神中才有些许光彩闪过。
来到明末只是几天,这人间疾苦,他看的太多,亦不愿在继续看下去。
而现在他能做的,就是让这粥分的公平一点。
他刚刚要走,大腿却被人给拉住,还没等李顺说话,旁边的衙役孙大厉喝:“放开。“
说话间就要把那小女孩拉扯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