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两点距离则是500米。”
玛利亚很认真地听着讲课,将最重要的知识点都写在笔记本上。
首先是地与物的符号。
此种分类可以分为三种。
然后就是地与物的颜色。
军用地图中,为了不防止使用者视觉疲劳,所以只会以有四种颜色为主。
黑色、绿色、棕色和蓝色。
黑色多为人工物体,以‘居住地、独立地物、道路及其名称与数量注记’等等,
绿色一‘植被要素’为主。
棕色是地理要素。
蓝色不言而喻,便是水系要素,河流雪山都包括其中。
说完这一切之后,布鲁西洛夫将军稍微停顿了一下。
教导知识,并不是一股脑地将知识点全部说出来。
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消化完所有知识点,那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就算是玛利亚,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她拿出一张军用地图。
这一次,她将知识点都写在地图上。
先是记忆,然后是消化,最后是深入了解。
在消化的过程中,有什么忘记或者不懂的,她都会向将军发出提问。
将军很乐意为玛利亚解惑。
待这个知识点暂时消化之后,将军便打算趁热打铁。
顺着这个学习热度,将军用地图的主要知识点都讲出来。
“士兵,你认为这张军用地图上,一圈套一拳的曲线像什么?”
看着地图上的曲线,玛利亚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
“是用来描述山脉高度的辅助线?”
因为不知道专业术语,所以玛利亚只能用自己了解的话来进行形容。
虽说有所差别,但也不远。
布鲁西洛夫满意地点了点头。
“事实上,这一圈套一圈的线,叫做等高线。”
“它的原理,是把一个山地模型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一层一层地水平切开,在山的表面便出现一条条大小不等的截口线,然后把些线垂直投影到平面图纸上。”
听完后,玛利亚涣然大悟。
这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图形,各自闭合。
山越高,等高线越多。
山越低,等高线越少。
坡度越缓,等高线就越稀。
坡度越陡,等高线就越密。
再然后,便是方位的判断。
现在的战场多半是以平原为主。
一旦开战,就会面对面的挖堑壕,然后再一点点地往前推进。
但是,战争并不只有死磕到底的堑壕战。
有些时候小规模部队的秘密迂回,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
——————————
军用地图不单会用在战术上,更会用在大炮校准上面。
只不过,这个时代的大炮威力极大,校准的误差已经被火力所覆盖,所以在这一方面,其精准度反而降低了。
但这个问题主要是碍于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
没有精确制导系统,炮弹要想精准落在地方战区上,则需要长时间的校准和计算。
一战时期最著名的大炮莫过于巴黎大炮。
这是一尊210毫米口径的大炮,其长度有着惊人的34米炮管。
在这其中,有六米长的滑膛炮管。
最初,这是一门海军武器,但因为一战时期,西线战场僵持了很久。
苦于破局的德国军官便想到这个一个点子。
用一个超级巨炮,朝着法国巴黎打上一炮。
一开始,无数人都觉得这是一个笑话。
因为在一战时期,大部分火炮的最远射程一二十公里远,可这尊巴黎大炮,最远射程可以达到131公里。
可以这么说,这是人类
但如此之远的距离,精度什么的基本都忽略不计。
可就算如此,还是有一些炮弹进入巴黎市区内,造成极大的恐怖。
至于计算巴黎大炮的射程角度,则是通过多张军用地图,进行数十天的计算和校准,才得以完成。
由此可见,要想成为一名炮兵,首选要学习的,就是军用地图的使用。
毕业之后你才有资格去撸炮。
军用地图很快就学会了些许基础皮毛,后续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