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存在依旧会有威胁。
玛利亚为此而提出了两个观点。
一个是思想启蒙,一个是技术发展。
思想启蒙并不难理解,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正是思想碰撞最为激烈的一个时代。
人民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着思想哲学的社会里。
就连俄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也同样如此。
十二月党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如此情况下,人民一旦觉醒思想,将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
思想凝聚人民,从而让整个国家的整体力量都集中起来。
然后就是技术发展。
任何一个落后国家,一旦接收到国外科技力量的洗礼,也会开始走上科技发展的道路。
远在亚洲的大清,在经历了各种入侵之后,痛定思痛,开启了洋务运动。
近的德国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相对于英法两国,德国的工业发展比他们要晚。
可是,经过俾斯麦的发展与普法战争的胜利之后,德国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工业技术,从而将国家的整体实力往上攀升。
一边分析着自己所认为的观点,玛利亚便观察着谢尔盖·维特。
如果要评价二十世纪初沙俄帝国最出色的政治家,玛利亚会毫不犹豫地评选谢尔盖·维特。
他的能力,甚至比斯托雷平还要扎实。
只不过,他在政治立场上,却是与尼古拉二世对立。
日俄战争中,他反对对大清的入侵。
1905年的工人大运动中,也同样反对使用暴力进行镇压。
这样的行为确实受到了尼古拉二世的反感,还曾解除掉他的财政大臣职务。
如今,能够再一次得到重用,最大原因是缺少可用之人。
看着这位五十多岁的著名大臣,玛利亚给予了尊敬的注目礼。
看着他,缓缓说。
“所以,奥斯曼帝国也能有这样的潜能,他们内部很有可能爆发出思想革命,然后对国内进行改造。”
当然,玛利亚还隐瞒了一些事实。
拥有先知优势的她自然是知道,奥斯曼帝国内部压根就无法团结起来。
长久以来的暴力统治,让他们内部处于一种敢怒不敢言的微妙状态。
所以,要想进行思想觉醒,那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但是技术爆炸确实会有这样的可能性。
因为德国。
很显然,谢尔盖·维特也想到了这一点。
他看着玛利亚,尔后又看着她所递交过来的情报文件。
道了一声“谢谢公主殿下”后,便仔细观看上面的内容。
大厅内,一片安静。
窗外的鸟雀时而飞过,发出‘吱吱咋咋’的声音。
不知何时被仆人推开的窗户,也吹入了阵阵清爽的春风。
尼古拉二世默默地起身了。
这种烦闷的商讨,留给臣子就足够了。
身为君王的自己,只需要选择臣子们商讨出来的结果,然后再付诸行动便可。
起身而立,尔后便与二人说道。
“你们先商量,朕累了。”
说罢,便离开了这间会议大厅。
维特目送着沙皇的离开。
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沙皇后背,直至他完全消失在眼前,才缓缓地收回目光。
一直观察着维特的玛利亚,总觉得他有一种疲乏感。
就仿佛,为某人而哀叹一样。
他重新将目光投放到手上的文件。
良久过后,才将手上的文件放下。
抬起那双疲累的眼睛,他直勾勾地盯着玛利亚。
不知为何,玛利亚觉得这双眼睛深不见底。
他仿佛看穿了自己的想法,又仿佛猜透了自己的目的。
尽管只是感觉,可是,玛利亚却不想与这位年过半百的老臣对视。
忍不住,偏开目光。
“呵呵呵。”
维特笑了,如一位普通寻常的老头子一样。
“公主殿下,您想要什么?”
如此一问,让玛利亚背后发凉。
“先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她对这个人物捉摸不透。
“殿下,奥斯曼帝国永远都威胁不了俄罗斯。”
“但是……”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