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好奇,纷纷停下各自的争论。
“克虏伯想扩大自己的市场,很显然他们的野心已经超出了德皇的限制要求。”
“既然资本势力想以此为契机,进行发展和扩张,那么这对于我们而言便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们应该要好好利用。”
对于资本势力的逐利性,马克思曾经如此形容过。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明证。
这场战争所带来的利润并不一定很多,因为克虏伯要给玛利亚分出五成提成。
可是,这场因为战争所带来的商贸,则是一场给他们打开国外市场的机会。
所以其利润方面,已经远超于百分之三百,他们会践踏法律。
而遭到利润熏眼的克虏伯,将会成为他们最大的助力。
219.战术跟不上军火:一战
会议所要商讨的问题基本完成。
对巴尔干即将发生的战争,他们选择以侧面方式给予协助,奥斯曼帝国越是混乱,对那边的人民公社就越是有利。
驻土德军的威胁注定会超出他们所有人的预料范围,因此也要给予一定的预备措施。
如今,在驻土德军的协助下,原苏丹哈米德二世已经战败被俘,至今为止生死不明。
这样的情况已经给他们提了一个警醒。
若有必要,必须秘密出兵,给亚美尼亚红区给予军事上的援助。
然后就是克虏伯问题。
尽管双方的目的并不相同,玛利亚等人想保护仍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人民公社和已经成为红区的亚美尼亚。
克虏伯的心思则显得简单许多,他们只想将市场扩大,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
可就算最终目的不一样,但双方在走向自己的目的时,恰好有一段路程是同路的。
因此,在会议商讨之后,他们决定与克虏伯达成暂时性合作。
克虏伯的军火不单可以赚到钱,更可以让巴尔干半岛的国家给予奥斯曼帝国极大的压力。
有了这股压力,玛利亚初步推测,双方会打成一个五五开。
在如此大规模的战火下,更可能会出现因为战火的凶猛程度过高,而让他们产生战争恐惧症。
‘未经过战争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叫做恐惧。’
这句话来自于某位德国军官,他的话被所有人所嘲笑为懦弱,可只有玛利亚才明白,以当前发展迅猛的军事力量进行战争投入,其引发出来的规模,必然是一场炼狱。
如果硬要去评价一战和二战之间的差距,那么以惨烈程度来看,一战的战况比二战更加惨烈。
其最大原因便是战术观念和军备力量的巨大差距。
如今的各国战术开始跟不上武器火炮的发展,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信号。
而这一信号,也在这场会议中,突然间被玛利亚给想到了。
她立即转过头对现在的两支兵团的指挥官布琼尼与伏龙芝问道。
“如果现在有一场战争摆在你们面前,对方拥有着错综复杂的战术战壕,还有各种口径的大炮在他们后方,现在你们是进攻方,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会如何作战?”
曾经参加过日俄战争的布琼尼,是在座各位干部中,战争经验最为丰富的一个。
他稍作思考便给予了回答。
“我们会让步兵团继续挖坑挖战壕与他们对峙,然后再用火炮轰炸,轰炸过后再命令步兵发起冲锋。”
其他干部听完后,纷纷点头。
他们是绝对相信布琼尼这位老练的士兵,但凡可以在一场大战中活下来并且有击杀功绩的,都能成为一名军官。
当然,布琼尼离开了军队,并且投靠了革命事业。
而他所说的战术,是当前为止各国都在使用的战术。
这种战术从拿破仑时代一直延伸至今,只不过拿破仑那个时代,步兵的主要武器是滑膛枪,这武器命中率感人,只能通过密集阵型进行火力推进。
到后来则是线膛枪,这种武器命中率高,使得战术有所改变,可是用步兵发动对地方阵地的冲锋战术,依旧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