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去做的,是可以作为掩体并且直接打通到敌人城下的壕沟隧道。
这种隧道防御性能远不如自己所学习过的堑壕,但只要能作为掩体,并且可以搬运小型迫击炮已经足够了。
而且她只是给出自己的战术建议,对于这场攻坚战,自己的
加入到这场巴尔干战争里面,其目的确实不只有减轻人民公社的压力,更是为了给察里津集团军进行训练。
但训练归训练,朝着必死之路发起无意义的冲锋,这种做法她绝不去做。
况且玛利亚只想打伏击战。
相对于钳形攻势这样的运动战术,伏击战反而显得简单许多。
因为只要信号枪打出去,伏击在四周的士兵就可以发起乌拉冲锋。
敲了敲黑板,玛利亚便继续说道。
“只要对方不是傻子,都肯定会向自己的后方呼唤支援。”
“他们要进行支援的话,只能从普罗夫迪夫和洛维奇这两个方向过来,而唯一可以支撑得起大军快速支援的,只有铁路。”
“能够进入到索菲亚内的车站铁路一共有三条,我的一军会严格看守这三条铁路,对敌人援兵进行拦截。”
“到那时候,我们就算不进攻,里面的人也会出来,因为他们会缺粮。”
战术说完后,所有军官都面面相觑,这种战术说白了就是打消耗战。
双方资源比对下,他们联军这里确实能有更多物资后勤保障,毕竟最重要的铁路运输就在他们的控制范围内。
反观留守在索菲亚内的奥军,为了加强城市防守,他们几乎把所有兵力都集中在里面。
他们的资源就只能消耗。
当然,玛利亚给他们的战术建议更加
以挖沟壕的方式,一点点推进。
确实如玛利亚所说的那样,别说塞保联军,就连一般的俄军也不懂得如何挖堑壕。
所以玛利亚并没有说堑壕,而是更加劣质且作用远不如堑壕的沟壕。
同时玛利亚还是提出了一个建议。
“不需要强行进攻,此次目的是为了围堵敌人,同时对敌人的援军进行伏击。”
“同时挖沟壕的时候,尽可能准备好作战,因为敌军随时会出来。”
“这是我给你们提供的战术建议,我希望你们有这样的能力。”
虽说如此,但玛利亚对塞保联军还是有点信心的。
相对于奥斯曼而言,保加利亚的军队确实不弱,其内部军中纪律甚至比俄军还要出色。
历史一战中,保加利亚不但打败过俄军,还击退过英军,其东方小普鲁士之名,名不虚传。
而且保加利亚的军官多半都在圣彼得堡军事学院内进行过进修,不说战术如何,至少对防御工事是懂得的。
毕竟这种知识在拿破仑时代就已经出现,普法战争期间更是达到了巅峰。
尽管基层士兵没有进行过系统式的军事训练,但他们只需要听从军官们的做法就已经足够了。
况且,玛利亚还特意将一军内的大部分军官暂时性转移到他们军队里面进行工事指导。
待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俄塞保联军便开始行动起来。
玛利亚的
尽管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军队还不适应这样的战术,但既然不用冒着枪林弹雨去冲锋,对于他们而言就已经很满足了。
至于挖壕沟。
反正不是正规堑壕,对于他们而言也只不过是为自己挖一条很长的墓穴罢了。
于是乎这项大规模的挖壕沟工程正式开始了。
如此情况导致奥军总司令所观察到的景象,出现了十分奇葩的画面。
地面上一个人都没有,却有无数泥土往上飞,仔细去看,甚至能看到不少铁锹不断舞动。
顿时间他们明白了,对方是想在这里挖壕。
挖壕进行阵地间的对峙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这种阵地对决在十八到十九世纪就经常出现。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奥军总司令并没有过分在意,只有那名德国军事顾问心里莫名起了不安。
紧接着便到了晚上,俄塞保联军的堑壕挖掘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日夜不停地挖着。
为了可以提高挖壕沟的效率,从一军派遣下来的军官还特意给了他们几个建议,以连为单位进行挖掘。
只要不用冲锋,这些士兵都愿意一直挖下去,这可谓是挖得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