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同盟士兵,每一次冲入堑壕,都要面对那仿佛发了疯的士兵攻击。
可就算是这样,也只能勉强维持一比一的战损率。
在损失了更多的人之后,巴尔干同盟又一次暂缓攻势。
费迪南一世和维奇罗斯仍不满意,又隔着几天发起不畏死的冲锋。
这几次冲锋都学乖了,将冲锋士兵更加分散,从而减少冲锋时所带来的伤亡。
可是这种做法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些士兵一旦被分散得太快,就会出现逃兵或者怯战的现象。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派出宪兵队在他们后面督战。
你如果还不前进,那就等着吃枪子吧。
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还好,这两支斯拉夫军队作战起来十分凶猛,即使是有逃兵现象也只不过小数而已。
但罗马尼亚就显得十分夸张,他们的军队几乎不可控地出现非战斗损失。
这些损失多半是逃跑不见,而罗马尼亚的军官则是连控制自己的军队都做不到。
就这样,停停打打,巴尔干同盟军队子在
每一天都要失去几千人,而他们所能推进的距离,连一百米都没有。
这几千人的损失虽说在六十多万人里面算不上多,但这种战损已经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时间,再这样下去迟早都会打光。
首先提出停战的是黑山,然后就是出现了大规模逃兵现象的罗马尼亚。
费迪南一世看到局势不容乐观,于是便硬着头皮向后方的俄军提出支援申请。
这个时候玛利亚还在种田,即使这片田地不会属于自己,但提高士兵们的种田技巧和身体体能,其效果确实很显著。
在接到费迪南一世的电话后,玛利亚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
但她还是给了一条建议。
参照索菲亚攻城战,用交通壕来对付堑壕。
挂电话前,玛利亚给他提了一个醒。
在挖堑壕的时候,小心敌人的进攻。
敌人的进攻?
大半个月时间的攻势都是以他们进攻,敌人防守为主。
他丝毫看不起奥军士兵的战斗力。
如果不是堑壕问题,他们早就打过去了。
而且费迪南一世觉得这战术太麻烦,太猥琐了,真不太想用。
但碍于每天损失几千人的战损情况,他决定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攻势。
于是乎,呈现在敌军军官眼中的,是那漫天飞扬的尘土。
这种情况立即被
这样的战术立即让他想起索菲亚攻城战。
即使这场战争他并没有参与进去,但他的学生就是以参谋的身份辅助那时候的总司令。
要如何破解?
这一刻,兴登堡做出了长久的沉思。
尔后,他通过电话向前线传达一个战术部署。
部署内容很简单,那就是常规式进攻。
挖堑壕本来就是一向十分大的工程,而且又是技术活,真要实操起来并不容易。
经历过索菲亚攻防战的塞保联军,在这一方面确实是有了不少经验。
但黑山和罗马尼亚就真的在完全性拖后腿。
只不过,更要命的事情,也随之而来。
首先是奥军的进攻。
这次进攻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费迪南一世在接到前线电话时,更是一脸的不可置信。
直到自己刚挖出的堑壕被敌军一锅冲散之后才惊讶的发现,这群懦弱的奥斯曼士兵,真的进攻了。
一次突然而来的冲锋,立即打乱了他们的防御阵线。
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顽强挡住,但只能退到他们的
黑山也同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至少暂时性收拢自己的军队,后撤到
罗马尼亚几乎被这一次冲锋给打垮,无数士兵溃不成军。
这一刻,攻守易型。
巴尔干同盟死守自己的
面对这战况,兴登堡做出了下一步攻势。
最为典型的钳形攻势。
负责正面作战的奥军,由新上任的巴尔干方面军努尔丁.易卜拉欣帕夏负责。
他将会进行一次最大规模的进攻,而他所要进攻的方向,正是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
然后,负责从侧后进行迂回打击的,便是由索菲亚攻防战中取得巨大功绩的新星凯末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