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这五千人都是从察里津内培训出来的精英。
反观奥军,他们被击得溃散而逃,可一旦被他们重新聚集回来,又能组织起一支大规模部队。
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臂。
最后得出了总结,如果要打,那就应该以歼灭战为主,尽可能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
这个时代的单兵通讯几乎为零,士兵小组都会携带着口哨,以便于进行信息联络。
但是,一旦进入大战场环境内,口哨的声音必然会被炮火声所覆盖。
最后的冲锋战中,
他并不是临时背叛,仅仅是被炸得迷失了方向而已。
因此,以小组进行作战的士兵,首选需要训练出他们的作战方向感,至少要知道敌人在哪里。
要不然,他们朝着自己背后乱开枪,一旦打中自己人那这玩笑就开大了。
而且三三制也要进行改变。
玛利亚发现,要进行三三制的拷贝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十分困难。
训练了好几年的三三制,进入战场后还是很难使用出来。
所以对三三制的改变尤为重要。
最后他们用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进行改变优化。
增加人数。
三人改成了五人、六人,甚至提出将三三制改为三三班制。
人与人之间的站位不得超过三米,而小组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30米。
也就是所,要适当的分散兵力密度,并且强调层层推进,交互掩护。
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纪律。
俄军的纪律是出了名的拉胯,这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就已经完美的体现出来了,如果不是有
如果单纯是察里津的军队,确实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可一旦进入全国性,那就必须重新考虑如何处理了。
这场军事总结并没有就此结束,而且留下这么一个内容和任务,并且交代到每一位干部身上。
不久后,托洛茨基从德国那边回来了。
而他也参与到这场军事改革运动当中。
对这场军事改革,托洛茨基表现得比任何人都要积极。
他甚至认为,如果可以整编出一支听从党指挥的军队,并且军纪严格,深得工农民心的军队,将会对革命带来绝对性的支持。
对于托洛茨基的到来,玛利亚表现出热烈的欢迎,约瑟夫依旧是那张臭脸,但并不会因为双方关系而妨碍工事。
托洛茨基也没有把自己当做是外人,来到察里津后便立即加入到工作当中。
只不过他的直率性格让不少干部有些不满。【欢;:迎”进?”!f入?【,!夜;袭”;的”g:月:?费.'群;:】:.?.4?:9.,3:”f”6!,1:3”;5?.”
玛利亚对此进行疏导,但还是会要求托洛茨基整顿一下自己的作风。
她要求,所有干部一视同仁。
这一点不单是约瑟夫要如此去做,自己也要遵守。
托洛茨基虽然有些不满,但还是答应了。
连续工作了一个月后,不少干部虽然还是对他的性格和语气颇为不满,但对他的工作能力十分认同。
‘他就是一台机器,永远不会疲劳,身体内拥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和热情。’
这是某位干部对他的描述。
也有某些干部认为,托洛茨基同志的脾气虽然有所改变,但还不能够与人友好相处,被他气坏的同志数不胜数,着实是难以沟通。
说白了就是暴脾气。
能够让他以平静态度对待的人,只有捷尔任斯基和玛利亚了,至于他和约瑟夫之间的关系,不打起来已经很好了。
一连两个月过后,托洛茨基主动提出会议。
这场会议的核心内容是军队建设。
军队上的政治整顿由玛利亚和托洛茨基负责,军事训练由伏龙芝负责,军队后勤由约瑟夫负责
此次整训始终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党管军队,努力锻造政治更加及格、纪律更加严明、作风更加文明的军队。
政治整顿旨在明确中央要求的hong军主要任务,自觉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纠正旧军阀作风。
但是要进行如此工作,不可能单凭他们这些领导们坐在会议室内进行商讨。
玛利亚要求从地方群众、基层士兵和脸上以上干部进行调查和访问。
积极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