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需要几十年。
这就是弗拉基米尔对农民改造的
“我还有不少改造想法,但目前为止还只停留在理论基础上,如若要进行实施,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观察。”
他这样说道,其他人也被说服了。
农民确实是他们察里津的基础之一,但相对于工人,农民更难掌控。
要让农民融入到社会当中,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年,斯托雷平进行深度改革,其主要改革方向就是农村。
要如何让农民融入社会当中,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改革政治家的难题。
而斯托雷平的方式就是解放农村人口,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到城市里面去。
如果俄国的工业体系十分完善,这样去做会给城市内的工厂带来极高的劳动规模。
只可惜,俄国工业体系极其拉胯,甚至有百分之八十都是法国企业,以至于这些被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就算进入城市也无法融入社会。
这样的改革失败了,但他所带来的失败,给后来者做出经验性例子。
弗拉基米尔就曾经在斯托雷平的几册论文中查找答案。
也正因如此,他很清楚俄国农民的落后性和麻烦性。
处理得好,他们会成为革命者的助力,可如果处理不好,他们将会站在敌对势力那边。
但如果真的成功将农民融入到察里津的社会里面,那就等同于将原本中立的农民完全容纳到自己的阵营里面。
这就是弗拉基米尔的想法,在他解释完之后,无论是玛利亚亦或是约瑟夫都表示赞同。
一来,可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获得稳定的粮食税收。
二来,减少农民与他们察里津政府矛盾冲突的可能性。
三来,吸引农民消费,带动城市的内循环经济。
四来,增加农民对察里津的认同,并且将农民利益与察里津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说完农民方面的事情之后,弗拉基米尔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好好消化。
事实上农民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他也十分清楚,自己所描述出来的内容只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个而已。
就这几个月的观察分析来看,弗拉基米尔总结出三个核心要点,农村、农业和农民。
俄国是一个拥有着极为强大且可怕的工业潜力国家。
但是,在此之前,俄国还是一个巨大的农业国家。
一直以来俄国都有着‘欧洲粮仓’这一称呼,其最大原因便是因为俄国几乎承包了欧洲粮食出口的大份额。
所以,即使要发展俄国工业,也绝对不能忽视俄国农业。
若真是如此,俄国经济迟早都会出现极其严重的巨大问题,加上庞大的国家领土面积,早有一点,会拖垮整个国家。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后话,目前为止他们只需要负责对一座城市进行管理。
虽然说只有一座城市,但察里津的管治也能够成为他们的始点。
以察里津内部政治为蓝本和试验场,展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尝试。
没有前人作为例子的他们,只能以自己的错误来做例子。
对于这些内容,托洛茨基有些在意,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弗拉基米尔的方法确实能取消当前的诸多问题,可是这种方法过于缓慢。
如今的世界局势越来越不稳定。
火药味几乎弥漫在欧洲大陆的上空,仿佛只需要一根火柴,就可以引爆整个欧洲一样。
一旦进入战争时代,他们必将需要大量的粮食。
托洛茨基的预想性更加贴近现在的实际情况。
因为谁都不能保证战争会在什么时候爆发,什么时候出现。
可以一旦出现战争,社会制度必将进入战时模式。
战时制度与和平时期的制度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如果说,农民所需要交出的粮食税只有一车,那么一旦进入战时模式,他们除了种子粮和部分用来维持是生存的粮食之外,都要集中性……交出。
这个问题弗拉基米尔也想到了,他并不介意托洛茨基的打断,反而笑了起来说道。
“放心,到那时候我们偏地都是粮仓。”
“粮仓?”约瑟夫率先反应过来。
他似乎抓到了什么关键点,稍作思考过后,便想通了弗拉基米尔话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