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光的。
德国首先要应对的必然是英国和法国。
原因很简单,英法是同盟,法国与德国是死仇,一旦开战,阿尔萨斯和洛林将会成为法国的首要进攻地点。
毕竟法兰西人对普法战争充满了仇恨。
那是他们的耻辱。
而德国也必然要应对法国人的进攻,同时也要展开属于自己的攻势。
所以,在德法开战之时,俄国的机会来临了。
以修建而成的铁路进行兵源和物资的大规模转移运输。
集结两个集团军,对德国发起大规模进攻。
很显然,这是一个速战速决的进攻战术。
如今这个时候,大部分战术都以进攻为主,无论是德国、法国、英国亦或是他们俄国。
直到未来的堑壕战,才开始陷入僵持不下的互相拉锯。
但很快,有一名军官提出了疑惑。
“如果奥匈帝国宣战了呢?”
这句话立即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就连沙皇也忍不住好奇起来。
尼古拉大公的主要目的是进攻德国,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所有大军发起最大规模的攻势。
但这个战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奥匈帝国的态度。
俄国与奥匈和德意志两个帝国接壤着,一旦开战,只要奥匈宣战,俄国将要面对两个帝国的攻势。
可是面对奥匈帝国的态度,尼古拉大公却表现出了自己的轻蔑态度。
“奥匈帝国的军队不值一提。”
这句话道出了玛利亚的心声。
奥匈帝国确实是挂着‘帝国’的头衔。
无论是土地、人口亦或是国家内部的工业,奥匈帝国都不会太弱。
但是,奥匈帝国内部过于混乱。
无论是民族亦或是管理,都无法达到一个真正帝国的地步。
以玛利亚评价,奥匈帝国就是一个拼多多的帝国。
民族拼多多、文化拼多多、土地拼多多、语言拼多多。
弗拉基米尔曾经如此评价过俄国,这是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
但事实上,在玛利亚的认知中,最薄弱的并不是俄国,而是奥匈帝国。
俄国即使再烂,但是高度集权的帝国主义,依旧让俄国能够进行大规模动员和作战部署。
布鲁西洛夫大反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且俄国时刻威胁着德国,即使俄国军队战力实在是太弱,但俄军的灰色牲口也同样是太多了。
因此,玛利亚认为,最薄弱的帝国主义,是奥匈帝国,而非沙俄帝国。
可即使如此,在场的大部分军官都不这么认为。
奥匈帝国的体量毕竟就摆在这里。
一旦打起来,腹背受敌,恐怕会更难处理。
很多军官都意识到这一点。
尽管俄国大部分军官都是思想固化且保守的家伙,但他们在军事方面也并非一窍不通。
一旦遭到两面夹击,俄军必败。
即使尼古拉大公坚持认为,奥匈帝国无法威胁到俄国,可大部分军官还是坚持认为,奥匈帝国才是真正的敌人。
会议室内又一次陷入到两个派别的争端。
是以德国为主要目标,亦或是以奥匈帝国为主要目标,这两个战略成为了现在的争端核心要点。
一直争吵着,可却没有人可以争出一个是非对错。
最后,在尼古拉二世忍不可忍之下,还是呵止了这种无意义的争端。
他轻敲着桌面,冷冽的目光扫过众人。
军官们纷纷低下自己高傲的脑袋。
会议室内,再一次陷入死一般的安静。
“朕需要的是结果,而不是你们这菜市场一般的喧闹。”
“无论是以德国为主要打击对象,亦或是以奥匈为主要打击对象,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战争。”
目光再一次落在所有人身上,见到没有人反对后,他便昂起头颅,向陆军大臣提出询问。
我方兵源多少,德国兵源多少,奥匈帝国兵源多少。
陆军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是一个废物。
这一点,即使是玛利亚也无法反驳。
因为这家伙就是一个极尽享乐的家伙,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对沙皇拍马屁。
身为一名陆军大臣,却对军队训练和排兵布阵等事务毫无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