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新任奥匈皇帝究竟想干什么。
欧洲局势原本就十分紧张。
而这场‘诡异的登基典礼’就更让这份紧张气氛,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一些神秘主义者认为,斐迪南皇帝是在进行某种黑暗仪式。
这个时代的神秘主义十分盛行,以至于到了未来,斐迪南的继承之事,也被套入了不少民间传说。
当然,各个国家的上层人物并不会愚蠢的认为,斐迪南皇帝真的在举行什么可怕仪式。
在他们眼中,这是一种态度。
一种强硬的态度。
奥匈帝国,将会进行属于他们的国策。
没有人可以阻止得了,就连德国也是如此。
一时间,所有人都屏住了神经。
他们都在等待着奥匈帝国的下一步,因为这件事的最主要起因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在道德上,奥匈帝国是受害者。
他们有权去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即使是英国,也不可能指责奥匈帝国对凶手的惩罚,但也仅限于凶手,而非一个国家。
事实上,在登基仪式结束之后,斐迪南皇帝便召集了所有核心官员。
他们开始商讨究竟要如何处理这件事。
小部分官员认为,严惩凶手,有多少人就严惩多少人。
然而,拥有着最核心话语权的帝国军队zong参谋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认为,他们应该立即进行全国总动员。
以此方式,迫使塞尔维亚对恐怖组织实施更多的控制,同时承认,必须阻止任何反对奥匈帝国的颠覆行动。
一直以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都是虎视眈眈。
自从塞尔维亚独立之后,便一直宣传大塞尔维亚主义,不断分裂奥匈帝国内的南部民族。
这件事情让奥匈帝国极为不满,可是却又因为沙俄帝国的原因和保护,使得奥匈帝国难以下手。
波斯尼亚危机就是奥匈帝国策划已久的阴谋,以此方式吞并塞尔维亚的领土。
萨拉热窝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吞并的。
所以在康拉德表明了主战态度之后,便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
最后的选择权落在了斐迪南手上。
这位一直推崇‘仁政’的君王,真的能狠下心来,进行战争吗?
没人知道,他们的目光都落在了斐迪南身上,等待着他们皇帝的命令。
“陛下……”
他最信任的年轻参谋斯蒂芬不安地问了一声。
“您是否有所担忧。”
“担忧?”
他恍惚了一阵子。
自从碎片留在脑袋里面后,他开始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集中精神。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不再如以前那样‘愚蠢’。
对待那群刁民,就应该让给他们感到恐惧。
只有恐惧,才可以让这些刁民知道,什么才是帝国的威望。
“我……朕不会再有任何担忧。”他看向斯蒂芬,认真地做出回答,尔后又看向康拉德这边。
他没有说话,可是康拉德却在斐迪南眼中看到了认可。
斐迪南皇帝认可了这个方案。
奥匈帝国必然会进行报仇,这一点毋庸置疑。
可是,不能贸然地进行总动员,他们需要一个借口。
而且让他们感到棘手的并不是塞尔维亚,而是俄国。
俄国是否会对他们进行干预?
答案必然是肯定。
奥俄一旦爆发战争,以奥匈帝国现在的体量,还真不一定能够扛得住。
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盟友——德国。
如果帝国能够给予坚定的支持,并且与他们联手对抗俄国,那么他们就能够完成这次复仇。
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帝国之所以可以占得便宜,并且让俄国做出退让,其最大原因就是因为德国的支持。
德奥本是一家,这一点从俾斯麦时期就已经做出了抉择。
那么,这一次德国也会如往常那样给予他们支持吗?
对于这一点,康拉德也无法确定。
所以在进行总动员之前,他们需要确保德国的支持。
如果德国不会给予强而有力的支持,奥匈帝国就算想进行报仇,也很难执行下去。
很快,斐迪南以个人名义,亲自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