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历史上为塞尔维亚部署了各种战术防御,且在抵御奥匈帝国入侵做出巨大贡献的普特尼克,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被奥匈帝国派出去的杀手给刺杀了。
这一刺杀十分隐蔽,在这个信息科技十分落后的时代里面,至少要数天之后,普特尼克的尸体才会被发现。
而这,仅仅是斯蒂芬的
众所周知,奥匈帝国的军队成分很杂。
其军队内的种族包括但不限于又奥地利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罗马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伐克人、塞尔维亚人……
如此复杂的种族关系,让军队调动十分麻烦,更不用说军队之间的战术部署。
但是,奥匈帝国内部并非没有单一种族的军队。
奥利地禁卫军团。
这支军团有五万人,巨大部分都是以奥地利人为主。
相传,这支军团建军在反法同盟时期,为了对抗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卡尔大公组建了这支强大的军团。
直到现在,这支军团依旧存在,尽管人数上没有得到大幅度提升。
但因为这支军团的特殊性,无论是训练亦或是装备都从未落下。
这一次,斯蒂芬提出了这支军团的使用。
按照国家法律,禁卫军不能够离开奥地利。
可法律是死的,斐迪南皇帝却是活生生的。
他给予了斯蒂芬权力,这支禁卫军由他负责。
得到了这支最精锐的部队之后,斯蒂芬开始了自己的
而最后一步,则是最重要的国家战争战略。
要想彻底毁灭塞尔维亚,用武力是最难实现,必须由他们国家的人民去负责。
因此,一旦进攻塞尔维亚,他们的
最主要任务是摧毁塞尔维亚的所有工厂和农田。
销毁所有基建与生活设施。
“让对方生不如死,远比杀死他来得残酷。”
这就是斯蒂芬的战术策略,让康拉德惊出一身冷汗。
今天是最后通牒的
为了稳住对方的情绪,并且做出‘斐迪南皇帝是讲理的,只要协商得好,这场刺杀行动就当做意外了。’的友好态度。
斯蒂芬让驻扎在塞尔维亚首都的大使,亲自与塞尔维亚国王见面,并且表达出斐迪南皇帝的宽容大度。
很显然,斯蒂芬成功了。
为了不会引起奥匈帝国不安和误会,塞尔维亚并没有陈兵边界,而是将兵力收拢起来。
而这正好给予了斯蒂芬机会。
五万禁卫军被重新整编,改名为‘巴尔干
为了达到最快速度,他们放弃了大口径火炮,转而装配了75毫米野战炮的,以最快的速度,朝着塞尔维亚首都而去。
与此同时,奥匈帝国的海军也通过亚得里亚海,行驶到塞尔维亚海域。
这一切都发生在最后通牒的
这一切都是来得如此的突然。
在塞尔维亚国王才反应过来时,斯蒂芬的
“命令巴尔干
进攻命令下达了。
在这一刻,火炮轰鸣。
75毫米野战炮拥有着其他火炮所缺乏的高射速。
五十多门75野战炮朝着塞尔维亚近海城市发起了愤怒的咆哮。
紧接着便是亚得里亚海的战列舰,也同样朝着其他城市和港口发起进攻。
顿时间,巨大且猛烈的火炮瞬间点燃了整片天空。
火炮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预定目标有百分之八十都被摧毁殆尽,塞尔维亚海岸线更是变成了一片火海。
炮击结束之后,留守在首都的士兵立即看见数千名奥匈帝国士兵,朝着他们这边发起冲锋。
由于炮击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让塞尔维亚一时间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抗力量。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国王所在的地方即使是遭到了炮轰,也没有受到太严重的打击。
皇储立即命令士兵们,将国王带走。
这次进攻很显然是有备而来,而这份最后通牒,也同样迷惑了所有人。
塞尔维亚高层想避免战争,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果真的无法避免,他们也会尽可能地组织起战争动员。
但是,他们却没想到,奥匈帝国居然会在最后通牒的38小时发起进攻,比最后声明时间还要早上十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