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样。
为了接应败退回来的
她所补下的各种防线也基本完工,就连装甲列车也已经部署完毕,就车站内等待命令。
然后就如罗科索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开始对波兰民众进行监视。
特殊时期必须采取特殊手段。
她一定要稳住局势。
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推进,奥利地人的进攻力度开始加重,并且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为了应对奥地利人的加强进攻,玛利亚又给南面战线划分了一百门火炮。
尽管是一月,但维斯瓦河并没有完全结冰,仍旧可以进行河流上的运输。
大量大量的物资人员正源源不断地送往南方战线。
与此同时,新改装而成的装甲列车也接到了命令,往奥地利人的战场出发。
伴随着‘轰隆,轰隆,轰隆’的钢铁巨响和喷洒而出的白色蒸汽,在那白色的世界上,拖拽出一条长长的痕迹,朝着充斥着硝烟与鲜血的战场而去。
在装甲列车到达战场后,其携带着的极大声响立即引起攻守双方的注意力。
守军举枪高呼,因为这是他们的主要装甲力量。
攻方对此感到诧异,俄军的钢铁巨兽加入战场。
安装在上面的大口径火炮,立即发出撼天震地的咆哮。
数十门75野战炮也一同朝着奥地利人的阵地进行轰击。
一时间,整个战场都弥漫在硝烟当中。
雪花飘飘而下,将被鲜血染得黑褐的泥土,蒙盖住一片白帘。
328.炮轰波兰,双方巨兽加入战场
在奥地利人发起进攻时,北方战线也一同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德军以二十个师的兵力,向着
率领十个师兵力的邓尼金,在掩护
与此同时,
但对于
霎时间,整座波兰成为了一座孤城,上有德军下有奥军。
幸亏在开战之前,玛利亚就已经将整座波兰改造成一座巨大战争机器。
西北方战线原本的防御纵深在设定中只有十公里,但是在建设时不小心弄多了两公里路,而且还建造了各种固定炮塔。
三个军团被分割成各种小规模部队,都由各自军官负责带领。
华沙总指挥部只给了他们一个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敌军的入侵。
但为了能够让堑壕更符合纵深要求,也更能够避免炮击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玛利亚还是将每个师长都叫过来,亲自教导他们如何将堑壕改造成适合进行纵深防守。
师长学会之后就会教导他们的下级军官,下级军官学会之后又会教导他们的下下级军官,以此类推,不断地将这份知识教导下去。
而且玛利亚还给出一个思路。
散兵堑壕要跟自己附近堑壕的连接起来,不需要有特意的图案或者形状,连接起来就行了。
于是乎各种分散在四处的散兵堑壕,顿时间被链接起来。
没有固定顺序,也没有固定规则。
唯一的共同点,便是一致对外,都是面向敌人。
随着堑壕的不断完善,波兰外围的防线已经成型。
因为堑壕是以散兵的形式扩散开来,但每一个堑壕都能通过交通壕互相链接,以至于整个防线战区都变得密密麻麻,四处都可能埋藏着一名俄国士兵。
如果有人在高空俯视下去,便会看到方圆数公里都已经布满了蜘蛛网一般的密麻堑壕。
一条堑壕可能有五人,也可能只有一个人,而这一切都需要敌军去猜测。
他们需要往哪里进攻,又需要派多少人进攻。
一旦攻入一条堑壕战区,通过其他堑壕的交通网络,他们也会陷入俄军的团团包围当中。
加上铺在上面的铁丝网,奥地利人想冲入进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整个华沙内的所有工厂都在超负荷地运行着。
或是在生产子弹炮弹,又或是在生产铁丝网和纱布之类的东西。
如此大规模的防御阵地,着实是把南面的奥军指挥官给打麻了。
因为你就算使用大规模炮击,也不一定能造成太多损伤。
要想完全毁灭掉这一片地区的阵地,就必须使用更加大规模且全方面的炮击。
对于这一点,负责前线的参谋军官开始召集人手,展开了一系列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