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纵深,奥军被逼得将防线往后挪动,但并没有撤军。
这一天,有九千多人死在了战场上,他们被埋没在褐色的泥土里面。
堑壕内的奥地利人都在颤抖。
他们从未见过这么疯狂的俄军,其攻势规模之大可谓是闻所未闻。
这一整天的战争着实是把他们给打累了,只想在这冰冷且又潮湿的堑壕里面,好好地睡上一觉。
然而俄军并不会给他们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在清晨的五点多钟,炮击又一次响起。
这是从大后方挪动到指定地点的炮兵部队,在到达目的地后,便开始调整方位,并且朝着敌军的阵地发起炮轰。
这一次炮击与以往的长时间炮击不同。
布鲁西洛夫给出了一个要求。
集中火炮,往敌军的主要撤退防线进行短时间内的炮轰。
俄军的大范围进攻确实迷乱了奥军指挥官的判断能力。
他无法清楚俄军的主力部队究竟要从哪一个方向进攻,所以他只能派出军队防守被进攻的位置。
而奥军的主力撤退方向则一览无遗地呈现在俄军面前。
只要对着奥军的主力撤退方向发起炮击,一定能炸出点什么。
紧接着就是负责发起进攻的部队,布鲁西洛夫将其分成三个部分。
前两个部分负责进攻,他们都会携带大量的手榴弹,
前两批士兵一旦攻下其中一个阵地,那么
最后就是他们的铁路。
昨天夺下来的三点五公里土地,立即安排工兵进行铁路修建,因为他们需要将装甲列车加入战场。
而且列车的运载能力可以给前线俄军带来大量的后勤补给。
这场大规模进攻确实给奥军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奥军总指挥立即向自己的祖国发出一份电报,将这里的战况都反馈出去。
身为帝国参谋长的斯蒂芬
他愣住了。
久久地站在原地,目不转睛地看着手上的军情。
在成为帝国参谋长之前,斯蒂芬就看出奥军的羸弱性。
不单指挥困难,而且战斗意志也十分薄弱。
他曾经做出过一次计算,如果不是凭借偷袭的方式去对付塞尔维亚,恐怕现在的他们还会陷入其中。
塞尔维亚的胜利给了斯蒂芬一个假象。
或许奥军并没有那么弱,一旦走入战场,英勇的奥利地男儿一定能发挥出强大的战斗意志。
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凡以奥地利人为主的部队,都能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然而奥军的军团都是多民族融合在一起。
翻译官一旦不在,指挥将会失效。
面对如潮水般蜂拥而来的俄军,奥军的指挥命令还未来得及翻译出去,俄军的火炮和手榴弹就已经来到他们脚底下。
奥军溃败了。
这就是他目前所要面临的事实。
即使他可以通过战略,从而避免奥军的大规模失败,但废材一样的奥军压根支撑不起自己的战略部署。
电报滑落到地面上。
他瘫坐在椅子上,扶着额头,眼中已经没有了光泽。
“没希望了,已经没有希望了。”
身边的同僚有些不知所措地呆在一旁。
突然,斯蒂芬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
他立即给德军那边发出一份电报。
电报内容很简单,他们将会牵制南线的大部分俄军,希望德军可以开启一次大规模进攻。
当他将这份电报发出去之后,整个人都像是老了十岁一样。
现在的奥军压根就不是牵制,而是被压着打。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打出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必然需要更多的士兵才能实现。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确实是‘牵制’住了俄军。
唯一的希望只剩下德军了。
只要德军能够取胜,那么这场波兰之战就能胜利。
就单纯以战术和军队实力去分析,德军确实能毫无压力地击溃俄军。
然而,德军高层内部的纷争,却成为了他们的绊脚石。
就在兴登堡收到来自维也纳的战略电报时,他决定发起一场大规模进攻,一举歼灭这支难啃的
可当他申请获得更多后勤时,法金汉拒绝了。
表面理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