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与此同时,玛利亚还跟一群军官琢磨出弹性防御阵地。
弹性防御阵地分别有三个部分,分别是‘警戒区’‘战斗区’和‘后方区’。
三个区域之间又会存在着相对应的阵地线。
警戒区与战斗区之间有一条主抵抗阵线,战斗区与后方区则是炮兵保护线。
警戒区的前线营地负责警戒,他们拥有一定量的机枪,提供小规模反击。
战斗区负责提供支援,一旦敌军发起进攻,战斗区内的支援兵力就会加强抵抗阵地线,与敌军交火。
至于后方区就很容易理解。
这里面分别是火炮和预备队的位置,当然也存在着大量的武器弹药物质。
由于防御阵地被玛利亚划分了三个部分,导致整个防御阵地纵深从原来的十公里,扩张到四十公里。
战场宽度也宽到一百多公里。
要知道布列斯特距离华沙也就只有一百多公里远而已。
毕竟是防守战,玛利亚没必要将防守阵线扩张到四百多公里那么夸张。
紧接着就是装甲列车的再一次投入,但他们缺乏高射炮,齐柏林飞艇的威胁历历在目。。
这种76毫米高射炮是上一年发明出来的,经过改装和细节优化之后,俄国已经可以进行一定规模的生产。
当然,因为是俄国军事工厂量产的,因此它的质量就不用多想了。
尽管如此,玛利亚还是需要高射炮来应对天空的威胁,因此在部署防线时,玛利亚已经向大后方申请了高射炮需求。
这条可怕的防御阵线,最后被邓尼金取名为,玛利亚铁壁。
341.布列斯特攻防战
所有的武器装备都运送到前线来,玛利亚便将装甲列车分布到各个重要战场。
士兵也已经分配到每一个战区。
警戒区是用来防备和承受火炮打击。
玛利亚十分清楚这个时代的战术,通常都会先用火炮洗礼,紧接着才是步兵前进。
德国火炮很凶猛,无论是威力亦或是数量,都远在俄国之上。
一旦遭到德国火炮的大规模洗礼,单凭他们的前线堑壕阵地,不可能抵挡得住。
恐怕几轮火炮下来,辛辛苦苦挖出来的堑壕就已经被夷为平地。
躲在堑壕里面的士兵更不用说,不是被炸死就是被震死,即使幸运躲过前两者,也会被震飞到天上的泥土给活埋。
这就是当前为之的主要战术。
如今,警戒区只有一个师的兵力,他们被分布到警戒区的每一个角落,而在他们身上,则有有一个指令。
一旦发现德军开始使用火炮轰击,他们就要不顾一切地往后方撤退。
正因如此,这一个师的兵力都是轻装上阵。
至于这片警戒区堑壕,就是为了承受
待德军打完
考虑到这种战术十分消耗堑壕阵地,因此布列斯特的堑壕阵地纵深有数十多公里远。
然后就是飞机。
为了准备大反击,布鲁西洛夫申请了为数不多的重型轰炸机。
沙皇批准了,并给了布鲁西洛夫两架重型轰炸机。
两架轰炸机正好用在对敌军的阵地防线上面。
只不过除了轰炸机之外,总指挥部那边还给他们划了十架飞机,这十架飞机里面有八架被布鲁西洛夫用在了高空侦察上面。
剩余的两架落在了玛利亚手上。
毫无疑问,这两架飞机也同样成为了侦察机。
缺乏重火力武器的飞机,不足以对地面造成威胁。
但她考虑到对方有可能会动用齐柏林飞艇,因此也对飞机进行了改造,在他们机头上面安装了两把马克沁重机枪,还给他们准备了一些高爆炸弹。
最后就是骑兵的问题。
在战车出来之前,骑兵师唯一的机动性兵种。
虽然在马克沁机枪面前,骑兵就是送菜的份,但这并不代表骑兵毫无用处。
布列斯特边上有着茂密的森林,正适合骑兵埋伏。
只不过骑兵的使用必须落在合适的人手上。
如果只是落在平庸或者无能之辈,这支骑兵部队必将走向灭亡。
让玛利亚感到庆幸的是,哥萨克骑兵十分强悍,属于精英中的精英。
一切都准备就绪。
伴随着布鲁西洛夫攻势的展开,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