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上的失败这种情况。
他们缺乏大量资源,还能难获得补充。
如今的德意志帝国,已经很难再维持两面作战。
所以,俄罗斯帝国的突然灭亡,不单震惊了英法两国,也同样震惊了德国内部。
威廉二世更是害怕得不敢随意出门,一开始打算用来镇压国内工人运动的武装力量,也被他暂时压了下来。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对威廉皇子的监视。
帝国公主的政变行为,着实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但威廉二世自问自己没有亏待儿子,心里才勉强有些放松。
至于现在的战争问题,他不敢随便乱碰,只能全盘交给兴登堡去负责。
兴登堡也十分尽职地对帝国当前状况进行分析。
苏俄政府不愿意答应英法的进攻要求,这一点对于他们而言是极大的好事。
只要东线战场上的压力能够释放出去,德军就可以以全力的姿态,进行西线战场。
只不过,一直以稳重著称的兴登堡,决定先去确认苏俄的态度。
他先派遣了一名参谋过去试探试探。
经过千辛万苦,这名参谋来到了彼得格勒,并且得到了来自苏俄政府领导人弗拉基米尔的确认,他们会退出战争。
参谋对此持有半信半疑的态度,但很快,另外一个人的承诺给予了他绝对的信心。
玛利亚以苏俄东线元帅的身份给予了确认。
她的军团只会驻守当前防线,不会越过边境任何一步。
当然,她也表明了现在苏俄政府所能掌控的东线军团,分别是
至于东普鲁士的军团和西南方面军的军团,则没有回应苏俄政府的响应。
但玛利亚能够确定,高加索一带,他会放开铁路通道,前提是不允许对亚美尼亚发起任何侵略性进攻。
这份态度立即被这名小参谋带回去德国。
兴登堡知道此事之后,便立即做出安排。【欢;:迎”进?$”!入?【,!夜;袭”;:的”:月:?费.'群;:】:.:?.4?:9.,3:”f”6!,1:3”;5?.”
首先,他命令留在东线的主力部队,只防守沿海一带的战区。
如今被调往东线的核心指挥官正是法金汉。
虽说法金汉的战争大臣和帝国参谋长被撤职了,但因为他的能力确实很出众,所以被调往东线负责这边的战场指挥。
法金汉即使说有一万个不同意,但既然在官场上被打败了,他也就只能认命,服从安排。【欢;:迎”进?$”!入?【,!夜;袭”;:的”:月:?费.'群;:】:.:?.4?:9.,3:”f”6!,1:3”;5?.”
至于南面战区,兴登堡要求奥匈帝国克制自己的进攻冲动,反正他们也要应对意大利人的进攻,所以很欣然地接受了。
相对于这两边的管控,奥斯曼那边则显得十分麻烦。
首先是恩维尔帕夏对‘停止进攻亚美尼亚’的要求十分不满。【欢;:迎”进?”!f入?【,!夜;袭”;的”g:月:?费.'群;:】:.?.4?:9.,3:”f”6!,1:3”;5?.”
是的,土耳其军队无论怎么进攻,都无法突破他们面前的高加索方面军的防线。
即使以马肯森为首的德军前来支援,也只是打了个五五开僵局,不分胜负。
但他依旧不肯放弃,恩维尔帕夏认为,亚美尼亚是属于奥斯曼的,是自古以来不可划分领土,亚美尼亚人是他们的民族之一,不允许分裂。
话是这么说,但所有人都清楚,恩维尔帕夏并不是想把亚美尼亚人给拉回来。
在他心中,永远都是留地不留人,一旦被他重新占领亚美尼亚地区,迎接当地人民的结局,恐怕就是大规模屠杀了。
毕竟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兴登堡对此十分了解,为了维持德国的物资运送,这条铁路运输必须保持畅通。
因此他要求恩维尔帕夏做出让步。
当然,兴登堡十分清楚外交上的处理,因此他不会让恩维尔帕夏单方面让步。
德国会给他一些恩惠,至少不会让奥斯曼太过于吃亏。
经过一番商量过后,恩维尔帕夏最终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
他很尊重兴登堡,这一点毋庸质疑,如果不是兴登堡为奥斯